当前位置:首页 > 淄博

入选资源枯竭型城市 政策给力淄川转型新机遇

2011-11-28 13:53:00    作者:   来源:鲁中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转型 资源大区 城市功能 剩余储量 淄川
[提要] 对淄川而言,此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获批是其转型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

  对淄川而言,此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获批是其转型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
  普遍的观点认为,作为淄博重要的工业区县和曾经的资源大区,近几年淄川一直在不断的谋求自我转型,努力提升产业由地下转地上的比例,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按照政策,资源枯竭型城市获批之后,国家每年将对这些城市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无疑将加快淄川转型的速度和质量。
  淄川区每年将获得的资金数量迄今还没有明确的官方消息。对于扶持资金的用途,权威人士透露,淄川主政者定调优先用于改善民生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凤凰涅槃艰辛而美丽,下一步淄川如何利用国家资金和政策寻求进一步的转型将格外引人关注。


  鲁中晨报记者 张顺军 冯冬宁 通讯员 闫盛霆
艰难入选
  在将近半年的不停奔波之后,张乐川终于松了一口气。张乐川是淄川区发改局局长。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所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2008年,国家开始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申报工作。“当时淄博是以整个市的名义申报的。”熟悉内情的张乐川介绍,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审批有诸多考核指标。本报获取的淄川申报材料显示,各项指标相加超过10多个,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率、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不过,当年淄博并没有入围。
  2009年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申报,淄博没有参与。张乐川介绍,前两批国家共审批了44个城市,这其中以西部城市居多,国家出台这一政策原则上也是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
  前两批中,省内只有枣庄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今年国家重点要求以区县和工矿区为单位进行申报。”淄川区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波说,淄川在收到通知后便积极参与了此次申报。对资源行枯竭城市的审批,发起部门的要求非常严格。张乐川介绍,材料先汇集到发改委和中科院等部门,然后他们会根据所填写的指标到国家统计局进行调查,查看数据是否真实,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那么申报资格就会被取消。
  在回答本报此次申报是否顺利时,张乐川用“艰难”两字作答。他至今已不记得自己为这事具体跑过多少次北京了。为了把淄川的情况更好地向相关部委反应,淄川区还特别将采矿区塌陷地区以及棚户区的情况做成相册和光碟,供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参考。
  付出终有回报。11月中旬国家公布了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淄川名列其中,省内还有泰安的新泰。
  淄川,这座因资源拥有光荣与梦想的鲁中小城,此刻再次因为资源的枯竭而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关注。对此,有评论称,先前淄博没有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此次淄川的入选无疑是一个局部突破。
发展难题
  本月的24日和25日,本报记者走访了淄川多个地方。从昆仑到洪山再到淄川城区边郊,塌陷的大坑以及光秃秃的山脉均表明,资源开采带给这个城市的烙痕依然真实存在。
  张乐川曾清楚地记得,在申报过程中,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领导多次说,山东经济总量大,而且经济转型在国内也做得较好,因此淄川的情况应该是乐观的,指标还是应该让给其他城市。
  不过在看到淄川专门制作的因资源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棚户区生存状况堪忧的相册和光碟之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领导很惊讶。
  事实上,在经过近百年的开采之后,淄川面临很多发展难题和矛盾。
  公开数据显示,自1950年以来,淄川区共生产原煤2.2亿吨,开采铝土1518万吨、石灰石3亿吨、铁矿石1亿吨,分别占淄博开采总量的85.7%、100%、78.9%和68.5%。也正是因为如此,淄川区资源型企业占据来了将近半数。
  随着资源的开发将尽,淄川处在了尴尬的发展困境。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各种各样的民生问题。”张乐川说,随着资源的枯竭,由于大量资源型企业的破产,移交淄川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增多,财政负担沉重。
  本报了解的情况是,破产企业、矿山家属社区移交淄川管理后,由于原企业一次性支付的基金已分配完毕,一些生活区内道路、管道、住房等已经老化。“一些棚户区,居民居住的平房只有二三十个平方,这些地方的改造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钱。”张乐川说。
  不得不提的是,多年的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官方数据显示,因采煤、采铁矿形成的采空区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约为120万平方米。淄川地面直接开采裸露面积达到2300公顷,开采的山体百余座,有的山体甚至被基本削平。
  淄川区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材料还显示,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污染。这正如此前一些淄川居民的评论,淄川因为资源的开采变得满目苍夷,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淄川所承载的艰难也在增多。
重大机遇
  淄川被列为资源型枯竭城市,对其本身而言是一次谋求再转型的重大机遇。
  2008年,同样属于资源枯竭的枣庄被国家列为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三年之后,枣庄的转型获得突破。其中旅游业成为枣庄产业转型后的一大亮点。
  淄川区发改局相关人士透露,枣庄每年获得的国家支持资金在两亿元左右,而且对于一些优质的大项目国家还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这给枣庄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动力。
  张乐川介绍,按照国家政策,在获批资源型枯竭城市之后,国家要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此外省里还有配套措施。
  关于具体的资金支持数量,本报并没有获知。据张乐川介绍,各地情况不一样。如石嘴山,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亿元左右,但在其获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国家每年对其资金支持也达到了3亿元。据悉,这些支持资金均通过国家财政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直接拨付到资源枯竭型城市。
  本报获悉,淄川区还专门到枣庄调研过,学习其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此间有政界人士和观察人士表示,淄川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资源枯竭之后,国家也理应对地方的发展进行帮助。
  第四批资源型城市的获批或要等三年之后或更长时间。张乐川介绍,资源型城市获批之后,有效期一般是五年,国家的资金补贴每年递增10%。“绝不会是增加工资或用来发工资那样简单。”张乐川说,淄川区对这笔资金的态度非常明朗,支持资金将优先用于老工矿区的改造以及项目建设中来。
  具体来讲,支持资金将用在包括民生工程、生态修复以及产业转型和升级等方面。张乐川还透露,目前淄川区已草拟了资金管理办法。
  对于一些优质的工业项目等,淄川还将利用这次列为资源枯竭城市的机会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资金补助。“这次对淄川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张乐川认为,淄川将借助此次资源型城市的获批谋求更大的突破。
  引人关注的是,淄川这座因资源而兴的城市,在资源枯竭之后,如何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尽快完成转型是当务之急。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