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淄博

不让一个入社贫困户掉队——扶贫调查笔记①

2011-11-28 03:40:00    作者:李鹏飞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孙启海家的西厢房开门办了个小卖部,商品种类不多,只有几种农药和小食品,平日是他妻子照料。妻子患肌无力症,只能坐在椅子上,零钱都放在一个大纸盒里,谁来买东西,自己找零。
  □ 本报记者 李鹏飞

  孙启海家的西厢房开门办了个小卖部,商品种类不多,只有几种农药和小食品,平日是他妻子照料。妻子患肌无力症,只能坐在椅子上,零钱都放在一个大纸盒里,谁来买东西,自己找零。
  沂源县悦庄镇王家泉村的孙启海家,可能是现在最典型的贫困农户。我们上门的时候,孙启海的母亲本来是坐在临街的门口,知道来了外人,背贴着门边堆放的货物斜斜地站起来。村干部说,老人是个盲人。孙启海回来后,坐在朝院子的门边,不大说话。他患过小儿麻痹症,留有残疾,右手有些畸形,左手不碍事。门口停放着一辆三轮车,是他用摩托车改装的,车闸、油门都挪到左手车把的位置,平日里拉着机器给人浇地。村干部说,其实他挺能干。
  从一个贫困户,到靠农机服务谋生,这个发展机会,是互助资金社提供的,村里的互助资金社按最高额借给了他们本钱:5000元。孙的妻子高中毕业,说起话来很清爽:俺现在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省扶贫办副调研员梁学慧从一开始就具体负责我省的扶贫互助资金工作,全省省级以上603个试点村中,她跑了300多个,每到一个村,都要访问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很熟悉孙启海家的情况。她说,贫困户是没有声音的,看得越多就越动心,我们越得做到位。
  王家泉是个不错的村子,村支书叫王建国,很有发展思路。村里有880亩耕地,三四百亩山峦,主业是种韭菜,还有些桃子。去年在镇里支持下,还发展了200亩有机韭菜,现在一般户生活不愁。
  贫困户都是什么样的?王建国说,主要是因病、因灾、子女上学等致贫的,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成立互助资金社,10个贫困户全加入了,赠股,免交互助金。
  按规定,社员借款需要三到五户社员担保,村里的贫困户都不用愁,如果自己找不到,党员干部担保,给孙启海担保的是两个理事。
  记者采访的7个试点村中,这是普遍的做法:无棣县水湾镇后坡徐村一个社员,因为家里办喜事花销大,一时还不上互助社的借款,村支书马福寿主动帮他垫付了;沂源县西里镇苗庄村将互助资金与帮扶贫困户结合,26个贫困户由有经营能力的党员干部带着,去年有11户借过款,户均增收1120元,占其总收入的34%。沂源县制订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操作指南》上明确规定:“优先向妇女社员发放借款”、“贫困户借款不得低于50%”,这保证了入社贫困户不会掉队。
  王建国说,现在收入多元化,韭菜、蒜苗、养殖,只要有点本钱就行。难的就是本钱,银行的门槛也高了,而且越穷越借不出来。
  贫困农户“没有声音”,客观上反映出他们的社会地位,学术的表达是“边缘化”。现在是市场经济,乡村里也很少赊销,农民花的都是现钱,没钱就难堪。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三山前村的村支书朱士林体会很深。
  记者采访时,他捻着自己的褂子说:这是我最好的衣服了,闺女给买的。村里穷,村民想贷个三五百元周转周转,基本没门儿。有个村民养猪想贷1000多元买饲料找他帮忙,本来都说好了,去信用社填表时信贷员一出门再没回来;还有一次去一个部门办手续,年青的办事员闲着却让他在那里站着等,老朱直等到人家快下班,无奈地说:你是个干部,你爷爷辈或者你父亲辈,该也有农民吧?
  三山前是个山区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严重缺水,人均4分地、口粮149斤,政府的各类报表上总在最后一页。
  听说互助资金这件事,老朱就上心了;办起扶贫互助社,他当选为理事长。互助资金给贫困村民提供的是发展机会:朱秀章,是出名的穷户,人口多,搭了7间鸡棚,现在债务基本还上了,他两个儿子都学养鸡,记者见到的是他小儿子;朱士臣,年纪大干不成建筑工了,自己考察养獭兔,借3000元买种兔,赚了钱还带动了好几家搞起养殖,记者采访时,他儿子刚办喜事,自己做的兔舍里已经养了几百只了;王安生,打工干建筑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岳父是个盲人,借5000元养合同鸡,每茬赚5000元到7000元,好的时候能赚1万元;朱士勇,原来也在外面干建筑,借3000元买了两只母羊,前几天卖了35只羊羔,盖了6间羊舍;朱秀亭腿有毛病,借了3000元,弄了个车在村口载客,不等到期就把本钱还上了,说让别人也能早些用。
  在这样的村子里,类似的变化让人感慨,经济上的机遇对农民生活的改变更深刻:以前村民穷,换亲、转亲比较多,现在小青年觉得那不大光彩;在我们采访前,有两对青年刚完婚;在村里走,看得见农民新起的住房,还有的在整修门楼。
  老朱一直期盼着扶贫政策要持续、最起码“三年别挪窝”,互助资金正是长期在村庄里滚动使用的。他想的是长远的事:过去村里人想赚钱只能靠打工,他觉得现在农民工没有退休金,老了、不能爬高蹿低了怎么办?村里得有产业!他盘算着,这笔资金用得好,三年就能在社员中周转二轮多,“5年后,我们就能和山外人站得般高般齐了!”
解西伟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