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宇鸿
本报通讯员 李禄超 顾德杰 报道
随着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向技术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临邑县依托职业教育和专题培训等方式,按照“企业下订单、机构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技能,让全县7000多名普通劳力“摇身一变”成为技术人才,为用工企业“解渴”。
用人企业下订单
在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刚拿到电工合格证的农民工张建勇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去年,像他一样的158名新工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在该公司顺利找到了工作。
“公司向县就业创业市场开出订单,由他们按照订单组织培训紧缺的电焊、电工、机电等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合格后直接进厂工作。”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董子静告诉记者。
克代尔集团急需运输工28人,恒源石化急需化验员工35人,索通公司急需电工、电焊工158人,天宇汽车配件厂急需车工24人……在临邑就业创业市场的LED电子屏幕上,不断滚动播放着企业的用工信息。据了解,该市场每年接到各用工企业的订单不计其数,仅去年就为160多家用工企业定向举办培训班15期,协助企业招收电焊、钳工、油品化验等专业技术人员1300多名。
培训机构列“菜单”
一边是企业开来的订单,一边是上门学艺的农民工,临邑技术培训机构当起了“红娘”,通过“农民工‘点菜’+专家‘主厨’”的培训方式,为农民工“镀金”。
在临邑成人职业教育中心,笔者看到,一摞厚厚的培训“菜单”,覆盖了电气焊、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动缝纫等30多个热门专业,并根据农民工参训时间,分别开设了白班、夜班和假期班。“这些‘菜单’都是针对农民工的‘口’,合着企业的‘味’制定出来的”,该中心负责人冯建国告诉笔者,通过“菜单”式培训,他们已经实现了培训合格者100%就业。
为切实保障培训质量,临邑县严格筛选了聚圣源扶贫技校、东方安全培训中心、成人职业教育中心等6所培训学校为定点培训机构,并从德州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聘请专家作讲师,农民工可以任选6家学校中的热门专业进行培训。去年以来,该县共有3680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其中3432人领取了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蓝领”。
政府出资来买单
“以前打工干的都是些体力活,没啥技术含量,工资也低,现在政府出钱让我们学技术,大伙儿都学得特别上心。”在临邑县聚圣源扶贫技校,农民工张忠明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气焊技术。与张忠明一同参加免费培训的农民工还有128名,仅此一项,他们即可节省培训费用10.3万元。
近年来,该县以6家定点培训机构为龙头,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免费培训工程,每年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对农民工进行就业培训。培训期满,考核合格的,颁发《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并根据个人愿望和专业技能水平推荐就业。每培训合格一名农民工,政府向培训机构拨付600—800元的培训补贴。
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农民工就业培训资金达425万元,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750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82人,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