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 “老搬”陈永利见证青岛港无人码头的诞生

2019-09-20 16:4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王悦音 见习记者 李瑶 郑凯

  编者按:1949-2019的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却记录着新中国由弱变强、屹立世界东方的过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众网联合青岛市委网信办共同策划《生于1949》专题报道,聚焦生于1949年的普通青岛人,通过他们讲述70年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从不同侧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青岛人的奋斗历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20日讯(记者 王悦音 见习记者 李瑶 郑凯)“老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港口装卸工的称呼。1949年出生的陈永利就是当年“老搬”中的一员。“老搬”是一项重体力劳动,货物进出港口都靠手提肩扛。随着机械化作业逐步发展,到90年代初,“老搬”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的码头只见高速运转的卸船机和叉车等机器,再没有半个人影。百年老港青岛港也从装卸码头,变身为提供航运、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物流港口。

  陈永利。

  陈永利曾在青岛港工作时的证件。

  陈永利回到曾经工作的码头附近参观。

  “老搬”是个苦差事 脏累险成了家常便饭

  “老搬老搬,四爪朝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陈永利说,这就是当年人们对港口装卸工的评价,其中“四爪朝天”指的是装卸工们工作强度大,累到仰面躺下的情景。1967年,为了补贴家用,18岁的陈永利来到青岛港6号码头成为了一名装卸工,穿上大粗布做的工作服,绑上裹腿,头戴柳条编制的安全帽,再罩上兜帽式的大垫肩,扛起最轻也要25公斤一袋的煤碳、矿石、盐包等货物,往来于货船与火车之间。尽管垫肩能防止煤渣掉进脖子里,但飘起的煤灰、矿粉混着汗水还是一会儿就成了“大花脸”,装卸过程中还有被货物砸伤的危险。陈永利说,当“老搬”一天后又脏又臭,路上碰见熟人都要低头走,生怕让人认出来。“干这一行的,年轻时候找对象都成了难题。”回到家里,陈永利常常累到不能动,有时甚至累到背着父母偷偷抹眼泪。但为了家人,陈永利咬牙坚持了下来,干了4年装卸工后,陈永利成为了一名调度员,从事了近20年一线调度工作。

  从手提肩扛到集装箱运输 父女二代见证技术腾飞

  陈永利说,当时的装卸工的工具库里有“四多”,是铁锨多、耙钩多、撬棍多、网兜多。70年代的装卸大多依靠这四样工具。到了80年代初,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高度可调节的叉车,使得一些货船变得舱门小、舱内深,这对于还只能钻进船舱人力搬运的青岛港装卸工来说成了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装卸工成了“发明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顶杆机”、“炮射机”等器械,便于把舱口的货物推进船舱深处,节省了一部分人力搬运的过程。直到80年代中期,青岛港引进了大型装载机等丰富多样的器械,进口了吊车、万能机等设备,这也使得人力不可及的多吨货物可以使用货盘、网兜等进行编组,能够整体搬运,成组运输、组装运输的运输方式得以实现。

  在1991年,陈永利在码头见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辆集装箱货船“渤海号”,陈永利说,当时这种运输方式给予了他极大的震撼,从前,要运送一批青岛啤酒,需要经过出厂、入库,货车装卸、码头装卸多个搬运环节,经中间打碎、遗漏是常事。而集装箱实现了门到门的运输,极大地减少了货损和货差。现在,集装箱已经成为运输的主要方式,陈永利的女儿就在青岛港的集装箱公司工作,每天面对数以万吨级的集装箱进出港口,而工人只需坐在监控屏幕前“指点江山”。

  “老搬”转行 百年青岛港走向国际领先

  1991年,陈永利由调度工作转向了安全技术质量监察科,走上了管理岗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岛港的管理更加标准化。各项工作都制订了严格的标准,连货物搬运都必须定点放置,码头上一改从前的杂乱。随着技术的进步,码头上已经基本不再需要“老搬”,全部依靠机械操控,同时禁止人随意进入运转中的码头,码头上再也见不到忙碌的人影,只剩下按规定路线有序往来的车辆和器械。

  2009年,陈永利退休,走下工作岗位的他,依然非常关注青岛港的发展。前年,陈永利通过女儿得知,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了5.1亿吨。这个数字让他惊叹不已:“想当年,一艘1万吨的船都需要靠涨潮才能勉强停在6号码头,真想不到5.1亿吨是个什么概念!”

  退休后,陈永利曾专程到位于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参观,这里被称为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的无人码头,也是全球最安全环保、智能高效的码头之一。看着眼前现代化的景象,陈永利感叹:“以前想都想不到的,我们现在全都做到了”。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张翼晖

推荐阅读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

    不忘初心.jpg

    牢记使命|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安排,推动主题教育在全省范围内由点到面、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扎实有序...[详细]

    09-20 09-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望岳谈丨山东这几位市委书记,为啥主动给企业家“C位”、敢为企业家“站台”?

    11.jpg

    望岳谈丨山东这几位市委书记,为啥主动给企业家“C位”、敢为企业家“站台”。9月19日,淄博市召开企业家大会,会前有个大合影。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优环境,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做好的事情[详细]

    09-20 09-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挺进深蓝,我们有“硬核”实力

    陈朝晖讲述我国海洋科研事业变迁——。“就在此时,‘东方红3号’正在西北太平洋上执行科考任务,我通过手机微信,就可以随时与船上科考团队进行沟通,安排调整下一步的调查工作。他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专业方向是物理海洋和海洋观测,核心工作是构建“两洋...[详细]

    09-20 09-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活”起来的思政课!这所学院借助“学习强国”守好“责任田”

    “活”起来的思政课。这所学院借助“学习强国”守好“责任田”。当天16:00,在18级16班的《不做“小糖人”》课堂上,教师孔丽娜让学生们用手机在“学习强国”平台中观看有关糖尿病的小视频,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大家跟患者沟通时,要有人文关怀和严谨的态度[详细]

    09-20 09-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31省份最低工资调整出炉,京沪等7省上调,山东今年不做调整

    31省份最低工资调整出炉,京沪等7省上调,山东今年不做调整。随着18日贵州、湖南两地相继公布2019年最低工资标准,明确上调今年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至少达到7个。此外,山东明确,鉴于山东最低工资标准能够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统筹考虑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为...[详细]

    09-20 09-09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观澜|西到新疆,北绕北冰洋,山东港口要干什么?

    观澜|西到新疆,北绕北冰洋,山东港口要干什么。9月18日,由山东港口集团主办,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承办的“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山东港口走进新疆服务推介会、山东港口新疆内陆港暨新鲁韩双向物流通道启动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2、站位...[详细]

    09-20 09-09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