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新锐大众记者 杜辉升 通讯员 张圣虎 孟娇
初夏的沂蒙大地,绿意正浓。蒙山北麓的小山村百泉峪村的停车场里,一辆辆自驾游小轿车整齐停放,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百泉峪因泉眼众多而得名,但2000亩土地几乎全是贫瘠的荒山,过去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然而现在的百泉峪村却恍如世外桃源,山环水绕,绿浓红艳,风景如画,宾客盈门。
念活山水文章
一提起农家乐,最兴奋的莫过于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
“这些农家乐多的一年挣三四十万元,少的也能挣十多万元。”方国明说,“要问农家乐是怎么兴旺起来的,还得从我那个老饭店啦起。”紧靠蒙山的百泉峪村,原来有一个听来悚然的名字---狼虎峪村。方国明年轻时开车跑运输,看到开饭店收入不菲。1991年村北的省道——沂蒙公路刚建成,他就带头开了一家果园饭店。方国明自己掌勺,光棍鸡、百泉醉鸭、清炖鹅样样上手。不长时间,便名声大噪、顾客盈门。
采访不时被电话打断,几乎都是找方国明预订农家乐房间的。“临沂的、济南的、青岛的、天津的……很快客户信息被方国明写满了一大张纸。方国明告诉记者,自己的电话公布在网上,所以很多人订房直接找他,高峰期村里一天吃住能接待近万人,到夜里12点多还有客人入住。“不会带头富,不配当干部;致富不带富,不是好干部。”26年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伊始,方国明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发誓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他带领群众整山治水,修塘筑坝,发展了1600亩果园,改变传统种植结构,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从2006年开始,结合新农村建设,方国明先人一步,准备搞以农家乐为平台的乡村旅游。当时不少人担心,穷山恶水有啥可看能玩的?穷乡僻壤谁会来旅游?但方国明可不这样想,百泉峪离云蒙景区只有4公里,依山抱水、花果飘香、生态优美,还有奇石胜景、千年古槐,只是身处深闺人未知。“这样好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一定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村里出台了谁家愿意提升旧院落补贴2万元,干农家乐奖励1200元的激励办法。
看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方国明便动员在青岛上班的大女儿和在派出所当司机的女婿带头。“赔了算我的,赚了算你们的。”方国明给他们吃下定心丸。经过一年的建设,2007年,百泉峪第一家农家乐---古槐山庄正式开业,饭菜生态实惠,当年收入就达到五万多元。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开休闲农家乐,吃山水生态饭,方国明把办好古槐山庄的经验总结推广开来,并把自己以前当厨师精心研制的百泉醉鸭、清水炖鹅、庄户草鸡、山野菜等特色菜品秘籍贡献出来村民共享。从一家到几家,再到如今的近四十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泉峪农家乐名声远扬,并带动周边村落150多户。方国明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近两年随着生态游火爆,一年下来平均每户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呵护山水靓丽
红色底蕴、绿色资源,加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也让当地一些有投资眼光的有识之士看好了百泉峪这个山窝窝,城里资本悄悄敲开山门。
1997年至2003年间,本地企业家赵元亮曾在百泉峪村的花岗石矿点开采花岗岩,后来因保护蒙山生态,采矿点被关闭。2007年,村里开始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的时候就认识到,依靠单一的农家饭,没有其他配套留不住人。为此找到赵元亮,看能否在此投资星级酒店项目。而此时,赵元亮年经营石材收入1000多万元,效益可观。
保住绿水青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赵元亮愿意修复废弃的采矿坑,实施生态治理和投资酒店项目。十几年来,赵元亮投入近亿元,修建5座拦水坝、5个蓄水池,栽植各种苗木15万株,硬是在一个百余亩废弃花岗石矿坑上建起了可容纳600人的高档旅游服务项目“养心园”,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商务、会议、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三星级酒店、五星级农家乐,乱石废墟成了生态大观园,安置8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仅提供就业就为村民年增收超过200万元。
百泉峪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先后开发了千年夫妻槐、千年古井、抗日小寨、仙女浴池、王母娘娘黄花瓶石等20余处景点,建塘坝5座,改建喷泉20处,建设了村史馆,陈展物品1000余件,同时把1300亩果园改造提升成为旅游采摘园。伴随农家乐和游客日增,生活污水成了一个瓶颈,有一段时间游客进村都捂紧鼻子。“本来就是靠好生态、好环境起家,没有了这两样宝贝,我们就会没有立足之地。”为此,村里又投资120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和首个三星级公厕,配建了沼气池,探索能源循环利用。
为了帮助乡亲们科学经营农家乐,杜绝恶性竞争,避免恶化生态,由方国明担任理事长,成立百泉峪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六统一”要求,统筹管理农家乐日常经营、旅游接待、饮食安全、产品营销、服务质量。引入“互联网+”,建立“百泉峪农家乐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农家乐的基本信息、游客信息、景点信息、即时信息进行汇总管理,组织开展联户联片经营,实行农家乐周考评、月排名管理机制。“以前种果树、养生猪,一年赚不了几千块钱。现在办农家乐,每年能赚20万元,小洋楼也盖起来了。”百泉峪村民李宗梅开心地说。
唱响山水新曲
“晨闻鸡鸣见日升,披衣花丛登高峰。山水暖流独自闲,满目桃花迷人眼。”来自青岛的游客徐继军在百泉峪度假期间,面对犹如世外桃源的美丽村落,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一户一品,一家一韵、一街一景,各具特色、独特韵味是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生机活力所在。方国明带领乡亲们正在实施“一圈一带十八点”的泉文化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富丽庭院”,规范统一旅游导向牌、景区指示牌。精心打造了休闲文化平台、水文化景观台、百泉旅游美食文化创意街,建设了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商品售卖店,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从2017年开始,百泉峪乡村旅游进行二次创业,对老式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转型升级打造高端民宿,目前已有高端民宿转型12家。以打造“百泉竞流”旅游品牌为目标,健全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文化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采摘园、艺术馆125家,形成了全域特色旅游乡村聚集区。百泉峪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就业200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3万元。百泉峪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山东省十佳旅游特色村”“临沂市水利风情村”“美在农家示范村”等金子招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临沂用A、B、C、D给企业定档,“按档给地”;荣成市正式启动“亩产效益”改革,挂图作战……“占地亩均贡献率”这个词在山东不是第一次出现,不管是在地方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省里出台的文件里,“占地亩均贡献率”的角色越来越重。“亩均论英雄” 发端于浙江,山东...[详细]
据省农业农村厅分析预测,今年我省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后期如无大的灾害,全省小麦有望再夺丰收。当前,我省小麦正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成熟。据了解,今年小麦将于6月上旬开始大面积收获,6月20日左右麦收基本结束。 [详细]
5月31日,“小蓝”在济南东车辆段试车线试跑。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在土建、轨道等基建部分完成以后,需要经过冷滑试验、限界测量、热滑试验、空载试验、模拟载客试验等阶段。[详细]
本报5月31日讯根据有关通知精神,自6月1日开始,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局将受理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巡游出租汽车规范经营关系相关业务。[详细]
理上网来|种了砍,砍了种,美丽乡村何日大树参天。(1)近期,山东省内有学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村容整洁、重新“绿化”,居然出现了“砍树造绿”的现象[详细]
剿灭空中“蜘蛛网”。耗时近5个月,线缆剪除35000余米,涉及大小胡同16条,拔废弃线杆27根,新增多功能线杆8根……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泉城路街道办全力进行杆线整治落地的结果,换来的是辖区环境的整体提升,老街巷逐渐露出“最美天际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