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50多年如一日的那个人 再也听不到他讲的雷锋故事了

2019-01-22 07:03:50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你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1962年,雷锋同志在一封信里给刘成德这样写道。昔日,刘成德是雷锋学习的榜样,这些年,他早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三天前那个浓黑的冬日夜晚,雷锋同志的好战友刘成德走完了他83年的人生旅途,最终停下了疲惫却让人温暖的脚步。

这个冬日。长清区殡仪馆。

台阶下,前来送行的各界人士排成长队,人人佩戴白花,绵绵的哀思在每个人的脸上流淌;

门前平台上,我们肃然伫立,表达百万济南人民对这位“学雷锋一辈子”的老人的深深追念。

远处,青山巍巍,庄严肃穆;苍松翠柏,如痴如诉。冬日少风,却有一阵风刮来,不知何处而来的落叶卷起一阵旋涡,贮满哀思,沉重地再也飘不起来……

大厅里,菊花簇拥下的刘成德老人静静地躺在那里。

老伙计: “雷锋说,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我吃好吃孬不要紧,自己省点才能帮帮别人。”

来送刘成德的人群中,有三位身着黄绿色军大衣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长清区归德街道敬老院的老人,名字分别是张德新、曹向荣和马万玉。三名老人今年都已经七八十岁。他们是作为敬老院的代表来送“老伙计”的。

说起这个“老伙计”,曹向荣老人用袖子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听到他走了,我真疼得慌”。从8年之前,每年的春天,这个“老伙计”都会去敬老院给他们送崭新的T恤和马甲,冬天则是每人一件棉衣,敬老院每个房间里的电扇还是“老伙计”那年夏天送去的。而今天,他们身上穿着的军大衣正是“老伙计”送给他们的。敬老院里六七十位老人,哪个没有受过他的照顾?马万玉说,他们曾经在一次和“老伙计”围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问刘成德,“你每个月能挣多少钱?这样给我们花了你不心疼?”刘成德当时回答,“我每个月挣得并不多,但是我吃孬点穿孬点,省下点就能帮助别人。”

老街坊: “傻怎么了,只要真心帮助别人,我心里就是快乐的。雷锋,我的战友,不就是‘傻’的可爱吗?”

由于长期瘫痪卧床,薛庄村村民孟庆泉没能来到殡仪馆为老大哥送行。当他听说刘成德去世,顿时哭成了泪人,“从2008年到现在,10多年了,你十天半月就来我家一趟,送钱、送油、送面、送大米,送豆腐,要不是你,我怎么能活到现在”。

刘成德的老街坊、年龄虽然比他小,但按辈分刘成德却该喊叔的刘其鲁老人也来给他送行了,“刘成德做的好事真是讲也讲不完的,人走了,真可惜啊”。在刘其鲁德记忆里,在村里刘成德曾资助过的就达20多人,刘成德干了不少村民们眼中的“傻事”。

刘成德家乡薛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在街中心建成一处中心公园,园内建起了“休闲亭”,栽植了绿树、花草,安装了健身器材,每天许多老年人都来广场活动。于是,刘成德主动担当起了广场“义务清洁工”。每天早上,刘成德早起打扫广场卫生,还定期修剪花树,给花草浇水;2006年10月,在村街道硬化时,刘成德从自己微薄工资里拿出200元捐款。路刚修好,他看到铺路的湿草苫子很快就干了,这样不利于水泥凝固,二话没说,挑起水桶就上路了,70岁刘成德和老伴儿挑了80多担水,浇洒了近1公里的路面。有的村民和他开玩笑:“村里给你多少钱啊,干得这么带劲?”刘成德说:“这路是给咱大伙修的,保护好了,造福大家。”就在前年春节,刘成德还拿出2万元为全村150位老年人每人发放了50斤面粉和10斤花生油。

二传手 “我就想象雷锋那样,为群众多做点好事。只要我做得多了,讲得多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雷锋。我是‘二传手’。我得过雷锋真传,我自己践行了,我还要传下去……”

济南市天成路小学老师代表董瑞来了,齐鲁志愿者代表张秀华来了……他们有过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听刘成德老人讲过雷锋的故事。

张秀华还记得去年3月,他们到刘成德老人家时,老人正在吃早饭。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咸菜,这就是刘老的早餐。刘成德带着他们40多个志愿者来到刘成德事迹展览馆,给他们讲述雷锋的故事。到了中午,他们就在旁边的小摊上吃了简单的午饭,刘成德老人争着结账。董瑞也记得,那次他带着小学生们去听刘成德老人讲雷锋,临走,他给老人偷偷地放下一箱奶。回到济南后,接到老人的电话,把他熊了一顿。

“他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前几天,我们还打电话给老人想去看望他,他说身体不大舒服,让我们别去了。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张秀华目光里透着满满的遗憾。

他的“成德之道” 既有惊天动地 也有平凡小事

1月21日下午2点,刘成德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在长清区殡仪馆举行。《经济日报》济南记者站站长管斌、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阳光大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卓长立、长清区广大机关干部、志愿者、刘成德生前帮助过的困难群众代表,近千余人前来为刘成德老人送行。

长清区委书记王勤光亲切慰问刘成德老人的亲属,他悲痛地说:“成德老人虽然走了,但他留给了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以奉献为始终,用一件件小事,感动人心、温暖社会,具有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长久魅力,我们要继续发扬好成德老人的精神,不断给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长期追踪报道刘成德老人事迹的记者、《经济日报》济南记者站站长管斌专程驱车从北京赶来,并给刘成德亲属留下10000元钱。他说,成就榜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惊天动地,一种是点点滴滴。刘成德老人一生中既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有点滴寻常的小事。他在海上视死如归救起14名战友是惊天动地的,同时他五十多年学雷锋,点点滴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用平凡铸就辉煌。他由雷锋当年学习的好榜样,成为全国学雷锋的好榜样,他的可贵之处就是点点滴滴、久久为功。

“学习成德事迹,传承雷锋精神,成德老人一路走好!”阳光大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卓长立带领员工专程来送老人最后一程。她说,刘成德是当代学习雷锋精神的榜样,他从点滴小事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做人宗旨。刘成德走了,他的善行义举将会被人们铭记,阳光大姐们将以实际行动向刘成德老人学习,把雷锋精神融入家政业。

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也从济南赶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她说,刘成德老人走了,但他也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今天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人前来为他送行,他的精神与我们同在。

归德街道党工委书记吴龙海含着泪回忆:“刘成德老人的去世,我们感到无比的悲痛,他从雷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习雷锋的榜样,他传承雷锋精神,成为我们归德街道的楷模,我们耳闻目睹了刘成德老人所做的件件好事。”

“刘成德老人关心支持我们全街道的文化艺术活动,我们艺术社刚成立,他捐助3000元用于购置灯光、音箱等设备。”归德文化艺术社社长李好廷赋诗悼念刘成德老人:成德一世学雷锋,服务为民到寿终。成德之道气势宏,留给后人去践行。英名美德流千古,好人好事世人颂。

为了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刘成德家乡长清区,已经专门设立全省首个以道德典型命名的专项慈善基金救助项目——“成德慈善基金”。这项基金将用来探索建立道德典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成德”思想道德建设品牌,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激发人们崇德向善、奋发有为的正能量。如今,长清区已经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省道德模范孟红伟,中国好人王本珍,全市道德模范姬忠霞、“全国优秀乡医”唐友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和百姓城管、“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涌泉”服务队、小桔灯流动图书馆等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正蔚然成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