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

乳山一对花甲夫妻27年植树10万棵

2012-03-16 11:23:00    作者: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刘国贤 马姗姗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当一头黑发的两口子搬着铺盖卷上山时,乳山市南黄镇上庄村的西夼山上荒草满坡,直径10厘米的成材树仅有168棵;27年过去了,两口子青丝变成白发,300多亩的山上却是绿树成荫,10万多棵松树把大山装扮得郁郁葱葱。

  阅读提示 当一头黑发的两口子搬着铺盖卷上山时,乳山市南黄镇上庄村的西夼山上荒草满坡,直径10厘米的成材树仅有168棵;27年过去了,两口子青丝变成白发,300多亩的山上却是绿树成荫,10万多棵松树把大山装扮得郁郁葱葱。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刘国贤 马姗姗
  
  今年65岁的姜文德和长他一岁的妻子张翠荣,一辈子种树种不够,1985年承包村里荒山20年,到期又续包了20年。
  正是3月12日植树节,老两口又来到山上植树。一起配合了近三十年的两人种起树来非常默契,姜文德抡镢刨坑,张翠荣放树培土,很快,一排新栽的小松树便骄傲地挺立在这大山之中。
  “都说您两口子种树种上瘾了,为啥呢?”记者问。姜文德直起腰擦了把汗,道出了他与树的不解之缘:“俺父亲就好种树,打俺记事起,俺家的菜园和自留地里就栽着不少树苗。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光把俺家的树苗全砍了,父亲还挨了批,回家后大病一场。俺那时小不懂事,可也总觉得委屈和可惜。”
  因此,当1985年村里决定对外承包荒山时,憋着口气的父亲坚持让姜文德两口子把山包了下来。“村里人都笑话俺们一家人,一座光秃秃的山,种啥啥不长,还得给村里承包费,不是傻是么?”顶着闲言碎语,一家人上了山。沙石地,不通路,没水源,没处住,除了满山的荒草,山上啥都缺。开弓没有回头箭,咬咬牙干吧!一厘米一厘米地开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盖屋,一铲一铲地开沟挖渠。慢慢地,山上有了路,有了房,也有了水。一开始,沙石地存不住水,山上就能种松树,种别的活不了,种庄稼也不收。“这倒好了,俺们也不用想三想四了,就一门心思种松树吧。”姜文德的玩笑话里,透着一股子辛酸。
  买不起树苗,两口子自己育苗。他们每天背着干粮翻山越岭,从荒草堆里拣松球,一天下来要走几十里山路,一双脚磨满了血泡,手上被荆棘拉出一道道血口子,一沾水就钻心地疼。山上没有电,晚上回到家,俩人顾不得喘口气,就借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剥松球、挑种子。为了从石旮旯里整出一块育苗地,他俩吃山菜啃窝头,用省下来的钱买镢头开山挖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磨秃了50多个镢头,才整出一块不大的育苗田。
  育苗田不舍得用来种庄稼,实在没吃的了,俩人就向亲戚朋友借粮度日。“当时大家日子都不宽裕,好心人劝俺砍点树换些钱应应急。可俺思来想去就是下不了手,想想栽树的不易,挨饿都不能砍树啊。”说起往事,姜文德的眼圈红了。
  随着年事渐高,两人的腿脚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健步如飞了,但两人相携相伴,仍然奔波在大山中。“跟村里的合同2025年到期,只要俺们能走得动就一直种下去,管下去,俺两口的这把老骨头算是交给这座山了。”姜文德充满深情地说。
  上图:姜文德和妻子张翠荣正在山上植树。          □彭 辉/摄 
解西伟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