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蔡伟东 孙俊生
汽车半道抛锚,对驾车出行者来说自然是极大的麻烦,若再遇上时常见诸报端的“天价拖车”,更是雪上加霜。汽车应急救援信息网络是否畅通,行动是否快捷,收费是否合理,无疑是有车一族关心的问题。由威海市运管处牵头成立的“威海市汽车维修应急救援调度服务中心”,自今年1月11日运行以来,对规范汽车应急救援服务起到积极作用。据该中心成立一个多月后的统计,通过该中心救援车辆1348辆,无一纠纷和投诉。
截至去年9月份,威海汽车保有量突破36万辆,每年增幅在12%左右。记者了解到,汽车要是半道抛锚,大多数车主的第一选择会是联系经常光顾的修理厂,若距离修理厂太远或是其抢修车正外出,就只能就近另找修理厂。由于车主对周边修理厂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只能是凭运气。威海是知名旅游城市,自驾游车辆在此发生故障,怎样在第一时间找到最近的正规修理厂?
“人得急症拨打‘120’,车‘生病’了也能借鉴这种模式。”威海市运管处处长刘建波介绍,威海汽车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以“120”为“模板”,按照布局合理的要求把优秀汽修企业吸纳进来,设立并公布统一救援热线“5886000”。运管处要求入网企业做到“五统一”:统一调度,统一车辆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人员标识。“调度中心的救援热线24小时畅通,各入网企业的救援车辆随时待命,在电话铃声响三声以前必须应答。待车主和汽修企业联系后,我们就通过GPS对救援车辆进行定位跟踪,10公里以内,要求救援车辆40分钟到达现场,20公里以内到达时限为60分钟。”威海市运管处维修管理科科长张国和说。
目前,由汽修企业自主申报,运管部门把关审核,已首批确定35家汽修企业加入救援平台。这些企业全部是二类以上整车维修企业,信誉考核等级全部达到优良水平。威海市运管处投资5万多元,为35辆救援车辆安装了GPS。司机在驾车时遇到车辆故障,只需拨打统一救援热线,调度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能根据故障车辆的位置和维修需求,通过GPS监控服务平台协调入网维修企业,就近调派救援车辆前往维修救援。
在威海市交通GPS车辆监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打开电脑,点击“救援车辆”后,只见35辆救援车的信息全部显示在大屏幕的地图上,其中一些红点正在移动。“移动的红点表明救援车辆正在工作状态,点击一下就能确定它的运动轨迹,每辆车的运行资料可以保存一年。如果车主对救援的时效和收费不满进行投诉,我们可以通过还原救援过程进行调查取证。”张国和说。
原先,由于对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缺少监管手段,车主权益受侵投诉后取证困难。借助汽车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威海将网内汽修企业的救援活动全程纳入监管。在每次救援服务结束后,运管处都要对车主进行电话回访并以此建立起入网企业的管理台帐,成为奖优惩劣的依据。
据介绍,汽车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将促进区域内汽修行业健康发展。因为对于汽修企业来讲,加入应急救援平台无疑增加了知名度,实力强服务优的汽修企业会获得越来越多的业务。
对于车主普遍关心的要价问题,由于拖车费定价尚无统一规范,威海市运管处按照各汽修企业的收费情况确定了一个折中价位,倡导各相关企业合理收费,鼓励实行优惠收费。“我们对入网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一旦有漫天要价的行为,车主投诉查实的,马上剔除。每年年底对服务质量进行评定考核,不合格企业要坚决清理。”刘建波说,运管处将会逐步增加入网企业,争取对全市乡镇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