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2 11:10:00 我要评论
陶相银 江婷 来源:齐鲁晚报2011年9月7日,在威海海事局组织的海上溢油应急演习中,溢油应急船布设围油栏。(资料片) 陶相银 摄
本报威海3月1日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江婷) 1日下午,海大客运公司、威海震迅船务有限公司分别与威海海兴海上技术咨询中心和江海缘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这标志着船舶污染清除制度在威海正式生效实施,以后如果有船漏油,将会有专人来清理。
1日下午,威海海事局召开威海船舶污染协议清除制度实施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四家公司分别对应签署协议。今后,威海海兴海上技术咨询中心、江海缘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将分别为海大客运公司、威海震迅船务有限公司提供事故污染清除服务。
据威海海事局监管二处处长沈光玉介绍,根据服务区域和污染清除能力的不同,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能力等级分为四级,威海辖区清污单位共有上述两家公司,均为二级沿海清污资质单位,两家公司将在威海港、龙眼港、石岛港及其附近水域为往来威海辖区5万吨及以下相关船舶提供事故污染清除服务。
新闻发布会后,记者参观了江海缘公司溢油应急船舶和威海海兴溢油应急设备库。在应急船舶和设备库内,收油机、吸油拖缆、围油栏、吸油毡、消油剂等各式清污设备应有尽有。海兴公司总经理苗英杰介绍说,围油栏用以溢油区域围控防止油污在海上扩散;吸油毡用以对海上油污进行吸附;消油剂可以对海上油污进行化学分解,“有了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清污作业,最大限度保护威海海域的清洁。
威海海岸线长达986公里,且地处南北大通道的枢纽位置,每年航经威海海域的商船流量近13万艘次,进出威海辖区港口船舶8万余艘次,载运各类危险货物达100万吨,加之威海海域气象、海况复杂,使得威海海域是我国沿海船舶事故多发水域。实施船舶的污染协议清除制度,能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有效保障海洋环境。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