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农民自办民俗博物馆 两万件“老物件”记录农村变迁

2018-03-01 09:59: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张晋

  有尘封已久的古旧书籍,有称量粮食的升、斗,有纺车、水车、木式推车,有织布机、粗布衣衫、三寸绣花鞋……平时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民俗生活用品,在莱西市水集街道水集一村石岛东路和兴华街交汇处的“史记民俗馆”里却应有尽有,这里所陈列的老物件大大小小已达两万件。而这个民俗馆的开办,竟然出自一个叫史世俊的农民之手。

  TIM图片20180228151118.jpg

  史世俊和自己收集的老物件

  史世俊是水集街道水集一村农民,1977年出生,自小爱好老物件。“我小时候就愿意收藏一些旧物件,铜钱、毛主席像章、瓶瓶罐罐一概不放过。”史世俊告诉记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到同学手里拿着“袁大头”,因为太过喜欢,愣是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零花钱软磨硬泡买了下来,因为这个还挨了家长的训斥。但这都挡不住他对老物件的爱好。

  TIM图片20180228151138.jpg

  史世俊收集的老物件

  中专毕业后,史世俊做过买卖、跑过运输、干过出租,不管干哪行,他总是能忙里偷闲,去找寻、收购自己喜欢的老物件。“很多老物件在外人眼里就是破烂,但在他眼里却是宝贝。”史世俊的妻子王冬梅告诉记者,家里住的是楼房,史世俊每次收购回东西来,就往楼上搬,家里装不下,大物件他就摞起来,小的就挂起来,就因为这,家里墙上全是钉子,家里都成了破烂市场了。

  TIM图片20180228151155.jpg

  史世俊和自己收集的老物件

  2004年开始,史世俊辞退了工作,专门开始了老物件的收购、收藏和交易。

  一个别人不卖的香炉,史世俊盯了三年,最后如愿以偿;为了自己喜爱的物件,恐高的他硬着头皮开车上了威海昆嵛山的盘山路;收购回来的老物件刷洗时,里面竟然倒出了死老鼠;为了收购到珍品,史世俊跑遍了整个胶东半岛地区,累了在车里休息休息,饿了就啃凉火烧……在史世俊眼里,馆内目前陈列的老物件并不一定有多高的经济价值,关键是它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TIM图片20180228151142.jpg

  “2013年,我在莱西一个农村收集到了一整套织布机。织布机由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的收藏,他告诉我,这是他父母年轻时用来织布的,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收购回来后,史世俊正在研究织布技艺,让织布机重新动起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家不用自己织布了,但是让年轻人看看过去是如何生活的,还是很有意义。”

  去年8月份,史世俊投资10万元,修缮水集一村300多平方米破旧房屋,开办了“史记民俗馆”,免费对外开放。“之所以命名‘史记民俗馆’,一方面因为自己姓史,另一方面还寓意了历史的记忆。弘扬民俗文化,这对于我来说,既是传承,更是责任。”

  一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来到馆里参观,在一盏油灯前久久站立。他告诉史世俊,这盏灯,让他回忆起小时候,自己的老师在油灯下批改作业的情形。“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物件逐渐消失,我开办民俗展馆,也是为了留住乡村记忆和民俗财富,让后代看看老一辈经历过的生活。”史世俊说。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通讯员 李焕青)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