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回青务农玩起“高科技” 种出的草莓贵5块也不愁卖

2018-03-01 09:59: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刘岱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2013年,车晓松回到平度。他的这一举动颇令乡邻不解:放着北京高校老师不干,为啥回老家当农民?

  从小在平度云山镇铁铃庄村长大的车晓松,父辈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的一所民办高校任教。在当地村民眼里,车晓松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品学兼优、在大城市立足的模板,他的事情总被拿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因而,对于他放弃体面的工作、回家做农民,很多人都不理解。

  “我从小就有创业梦,特别是回家过年看到父母种植的3亩大樱桃收益不错,让我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车晓松告诉记者,当时他就立即着手前期市场调研,并在父母种植的3亩大樱桃基础上,再投资80万元建起了14亩新的连体樱桃种植大棚。

  

  车晓松正在查看管理樱桃树。

  2月28日,记者在他的樱桃大棚内看到,红灯、先锋、黄蜜、美早、布鲁克斯等十余个品种的樱桃树长势喜人。车晓松总结,樱桃产业最重要的是樱桃品质,而品质最关键的是对湿度、温度和施肥的把控,作为一个“技术宅”,这几年他研究出了独特的经验。不同于别家的樱桃树,车晓松大棚樱桃树栽植到了“垄”上,地下布置了内置小孔的软胶管,这是车晓松到外地学来的“起垄+微灌”灌溉技术,虽然单次投入每亩地高达300元,但长远看来可以省时省力,实现标准化生产。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水量的精确控制、防止土地板结和节约用水,而且由于在源头放置添加微量元素的肥料,可以达成水肥一体化功效。

  樱桃大棚内,一只像对讲机的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车晓松说,这是自动温控仪。“以前采用人工控温,我每天要在大棚里来回走上五公里,正好有人上门介绍这款产品,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率先用上了。”车晓松介绍,自动温控仪是一整套系统,单价1000元,他的大棚里安装了6套,设备自动监测棚内温度,连通感知探头,保证大棚温差常年控制在7℃至10℃之间,“比如开花的时候,超过20℃,大棚顶部的通风口会自动打开。”

  

  连体大棚内采摘的草莓。

  可云山大樱桃从4月上旬到6月上旬,只有大约两个月的上市期。如何高效地利用土地呢?车晓松想了又想,决定开始试种草莓。从去年开始,车晓松在已经流转的200余亩土地上,共投资380余万元,建起了6米高、55亩的智能连体草莓大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大棚,是车晓松独立设计的。“我本身是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出身,对规划设计有一定的思路和研究。”车晓松说,他设计的大弧度草莓棚,不仅抗压、抗风性强,采光也更好。

  

  大棚内的自动滑轨车从远处将采摘好的草莓运到地头。

  记者在现场看到,草莓大棚半空中装有8条长约500米的自动滑轨,这也出自车晓松之手。这8条滑轨,投资约5万元,却大大减少了草莓的棚内流转成本,成为车晓松探索草莓管理标准流程的最先尝试。“原来最里面的人,需要双手搬着一盆草莓出来,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造成草莓垄的损坏。安装上自动滑轨后,人工只需把摘好的草莓搬上滑轨运输车,轻轻一按就可以送到地头。算下来,以前摘一公斤草莓需要两块钱,现在只需要一块。”

  除了自动滑轨,曾教授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车晓松,还利用数据分析来指导大棚内的农业生产。他在栽苗、疏果、套袋、采摘、摆箱等不同环节,进行折损率、残果率、成本核算等数据统计。以草莓套袋分析,套袋的人工费用每公斤1.4元,而今年套袋草莓当季的售价每公斤能比普通的草莓高出5元,因此是有较大利润空间的。

  新技术带来了樱桃和草莓的品质价格双提升,目前他的大棚樱桃一年纯收益80余万元,大棚草莓亩产4000公斤,最大的果达到50克,市场价16元一公斤,未及收获就被客户提早预订、定点收购。

  有5个足球场大、高达6米的温室大棚,生长着高度不足20厘米的草莓,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车晓松有着更长远的谋划。他指着大棚外的一片地说,这是1万多棵樱桃树苗,去年春天刚栽上,等长成五六年的大树,再将樱桃树移进大棚,当年就可达到丰产,可以实现与草莓的同棚复合栽培。“那时就是地下‘草莓红’,树上‘樱桃红’。”车晓松笑着说。

  在他的影响下,铁岭庄及周边村庄有30多名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纷纷回乡创业。目前,樱桃和草莓已成为平度云山镇的两大主导产业,全镇大樱桃种植面积达4万亩,草莓种植面积1万亩,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0余亿元,成为全国大樱桃的主要产地之一。

  (记者 刘岱 通讯员 张德杰 孙科强)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