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武船集团承建的“海洋渔场1号”从青岛启运前往挪威。 新华社照片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2017年,青岛海洋经济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909亿元,同比增长15.7%,占GDP比重达到26.4%。海洋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20.8%,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引领青岛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成为新常态,海洋经济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层级进一步提升。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1%;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513亿元,同比增长17.6%;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90亿元,同比增长14.8%。海洋三次产业比例3.6:52:44.4。在国际城市战略引领下,青岛充分发挥海洋科学城、战略母港城、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以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为引领,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不断激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催生海洋经济新动能
2017年,青岛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打造海洋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海洋设备制造是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17年,海洋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13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17.6%,居第二位,占比较2016年提升0.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9.7%,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4个百分点。2017年,领域内多项成果引人注目:国内起重量最大(3600吨)、起升高度(110米)最高的起重船“大桥海鸥”号由海西重机完成交付;世界首座规模最大的全自动智能海上养殖装备“海洋渔场1号”由武船集团交付挪威萨尔玛公司;武船集团北船重工承制的世界首艘第二代40万载重吨矿砂船在海西湾下水……海工装备产业自主化、高端化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产学研”链条的持续完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全国的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2017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7.6%,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1.8%。这一年里,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在青启用,国际海洋基因组联盟成立,通过搭建基因资源收集和研究的基础支撑平台,开展海洋生命基础科学和应用性研究。青岛高新区“国家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医疗医药创新产业和产业平台”,已累计引进医疗医药产业类项目110余个,总投资140亿元;截至目前,园内120家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达30亿元。
2017年,青岛加快海水淡化重点工程建设,扩大海水淡化应用规模,全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产值达53.1亿元,同比增长7.9%。2017年7月15日,百发海水淡化建厂以来第一次达产,共产水105251立方米,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单厂海水淡化日产量记录,也是全中国目前十万吨级别海水淡化厂第一次满负荷运行记录。目前,青岛设计淡化水能力达到23.6万立方米/日,占全国总产能近1/5,居全国领先水平。按照远期规划,到2025年,全市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60万立方米/日以上。
海洋科研平台的不断聚集,推动青岛海洋科技加快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领先优势。2017年9月,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首批“海水稻”迎来在青测评,测产结果白泥地研发基地最高亩产达620.95公斤,远超300公斤的预期。同月,《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16》通过专家评审,青岛再次彰显了海洋强市的强大优势。报告显示,青岛海洋科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平均值0.835,居全国首位,青岛、厦门、大连、杭州的规模效率均达到最优水平的80%以上;纯技术效率方面,青岛的平均值为0.999,处于全国最优水平。由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结果显示,青岛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占全国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的比例达到44.4%,发展优势明显。
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撬动海洋经济新动能
2017年,青岛加快海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引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培育形成新动能基础力量。
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海洋渔业平稳健康发展。通过产业精准招商,青岛成功引进山东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总部从济南迁至青岛,成为青岛渔业企业中唯一的上市企业。中鲁坐拥已批远洋渔船178艘,全年完成远洋捕捞量14.1万吨,产值15.2亿元。海洋牧场建设方面,2017年,全市完成投资4600余万元,人工鱼礁礁体投放8.5万空方。截至目前,青岛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建成10处休闲型海洋牧场和1处公益型海洋牧场,总面积5890公顷,共投放礁体206多万空方。其中6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海钓基地,4处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海钓场。此外,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现已完成三栋冷库的基础施工。1-11月份,全市水产品进出口总量79.7万吨,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其中出口量30.8万吨,创汇额13亿美元;进口量48.9万吨,进口额10.8亿美元。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青岛加快滨海旅游国际化建设。海洋旅游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市的重要增长极。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8808万人次,同比增长9%;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653亿元,同比增长15%。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18.8%,位居各行业之首,对整个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7.6%。被国务院列入邮轮旅游重点支持城市,青岛邮轮旅游发展在2017年增添新动力。2017年,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共接待邮轮95个航次,同比增长5.6%;接待出入境旅客10.9万人次,同比增长23.4%。青岛邮轮母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14.1%,对全市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7%。全年各港口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5.1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31万TEU,同比增长1.4%,位居全球第八。完成水上货运周转量80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1%。
“一谷两区”强势引领,成海洋经济发展引擎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谷两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重点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对青岛海洋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以海洋高端产业为支撑,2017年,蓝谷核心区成为支撑青岛海洋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级。据初步核算,2017年蓝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年完成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0.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2%,同比增长17.6%。全年签约重点项目达到41个,总投资额约750亿元。“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新增2个(累计达到22个),高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新增1个(累计达到22个)。
着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2017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发展质量继续向好。据初步核算,西海岸新区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近四成,总量稳居各区市首位。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共储备蓝色经济项目170个,总投资约2683亿元;年内共完成投资167.8亿元,其中,新竣工项目20个,总投资59亿元。77个项目列入市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5%和69%。国家海洋基因库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实验室投入运行,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中心获批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累计达到149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0所高校项目加快推进。亚马尔LNG项目核心模块、自升式海工平台等高端海洋装备在新区交付使用。海洋经济不仅擎起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还促进了旅游、会展、游艇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力。
围绕“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定位,高新区充分挖掘胶州湾畔海洋资源,依托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文化旅游等面向海洋科技创新的领域,开创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区域发展新局面。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建设“国字号”创新平台16个,中科院声学所青岛分所、长光青岛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正式启用,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创新园、青岛大学全科医学院培训基地等高校合作项目落户建设,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青岛分院、青岛钱学森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千万平米载体建设加快,孵化器投入运营201.2万平米,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7家,创新创业项目突破1700家,“千帆计划”企业达到378家。(记者 杨光)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海洋大省,山东通过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拓展经济新动能,加速向海洋强省迈进。日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7)》,中国居于全球第6位,...[详细]
28日,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山东市场主体发展步入高速增长期,但与苏、浙、粤等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万人创业率与三省份差距扩大,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仍然存在发展空间。[详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永远在路上。之后,又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相关的条例,如2017年3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正式实施,2017年7月7日《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详细]
27日,记者从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山东标准”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全省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66个,居全国首位。[详细]
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20个单元增设电梯工程开工建设,其中6部电梯已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具体的补贴标准为:七层住宅加装电梯每部补贴22万元;六层住宅加装电梯每部补贴20万元;五层住宅加装电梯每部补贴18万元;四层住宅加装电梯每部补贴16万元。[详细]
据济南市房管部门统计,截至2月中旬,济南市内五个试点区共计有320个单元居民有加装电梯意愿并已初步协商一致。泺源大街3号小区8号楼的1部电梯、青后小区4区3号院4号楼的3部电梯也都已吊装完成,“电梯已经安装完毕,预计3月份便可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