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纠正0.2微秒误差避免一场火箭误炸,文昌发射场测控人揭秘“胖五”问天

2017-07-04 18:58:45 来源: 爆三样 作者:

  近日,随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文昌航天发射场。那么,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获知火箭运行状态的?作为“万里长空第一棒”,文昌发射场铜鼓岭测量站又肩负着哪些神秘任务?爆三样(ID:sdbaosanyang)独家采访了文昌发射场的航天专家,听听他们的解读。

  文 | ?颜榆奇、田瑞虎

  若将火箭跟踪测量比喻为一场“万里长空”接力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铜鼓岭测量站便是“第一棒”。铜鼓岭测量站坐落在与发射塔架隔海相望的山头上,正好处于火箭轨迹的侧向方。用曾参与选址建设工作的技术室主任张凤祥的话说,这里“不近不远,恰到好处”。因为太近的话目标过大,火箭尾焰的强光会对光学设备造成影响;但也不能太远,太远会因为多方面环境因素影响通视效果。

  资料显示,铜鼓岭绵亘数十千米,山美石奇,有“琼东第一峰”美称。得名“铜鼓”,一说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挥师渡海时遗落铜鼓,一说是白浪击石声如铜鼓。

  但执行任务的测控人无暇欣赏美景。铜鼓岭测量站主要是利用多套测量设备完成运载火箭的飞行测量,实况记录等方面的信息采集,接收火箭传回的数据传送至发射场中心机系统,由此判断火箭的飞行的状态,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和找到火箭位置,接收火箭传回的数据并判断飞行的状态。

  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当天,跟铜鼓岭一样担负测量任务的还有三亚、西沙、“远望号”观测船等多个点,将实时进行跟踪测量。但铜鼓岭作为“第一棒”,这里的位置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棒”有多重要?张凤祥说,作为首区的测量站点,初始段的数据最关键,如果在这个阶段他们操作的设备没有发送正确信息,下一站点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在去年执行第一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行任务中,技术工程师张康益在任务前及时核对数据发现纠正了一个0.2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的误差,成功避免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0.2微秒什么概念?眼睛都不及眨一下的时间对于航天人来说就是几十米的误差,雷达系统作为安控判决的重要因素,如果目标偏出几十米,会对安控判决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火箭的误炸。任何细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所以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

  虽然他们是距离发射场最近的人,但铜鼓岭测量站的技术人员大多还没见火箭发射。雷达操作手管士磊说,执行过20余次任务,却还没见到火箭发射是什么样子,“其实特别想看,更知道自己不能看,每次成功后会看看新闻,心里会特别高兴”。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转载包括二维码在内的所有内容)

  ??点击标题阅读

  【调查】小心!甲醛泡银鱼、狐狸肉造狗肉、减肥食品掺“禁药”……山东刚刚曝光了食品安全 “十大典型案例”

  【服务】高温来袭!未来三天山东局地可达37℃,看看未来几天你家是红or紫?

  【调查】高校毕业季被“花式”扣毕业证,学生应当如何维权?

  【微视】她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沂蒙山小调》,一唱唱了50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