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章丘采煤塌陷区域待治理 济南出招求解挖煤"后遗症"

2016-10-27 15:18:00 来源: 舜网 作者: 赵云龙

  30多年前,济南曾有过一段煤炭开采的鼎盛期,煤矿数量一度多达200多处。但在大规模开采的背后,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域也逐渐形成。目前,济南还有两万多亩采煤塌陷区域有待治理。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推出一系列措施,求解挖煤“后遗症”。按照计划,今年济南规划治理1.15万亩采煤塌陷区域。

  关键词一:症结

  煤炭开采曾鼎盛,如今留下“后遗症”

  高新、章丘采煤塌陷区域待治理

  时间回溯,济南市的煤炭开采历史比较悠久,早在明清两代就有相关记载。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济南的煤炭开采还经历过一段鼎盛时期,煤矿数量达200多处,年产量近500万吨,其中,章丘市还在1987年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产煤县(市)。

  但此前一度辉煌的煤炭开采业,也给济南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后遗症”。因为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基础性差、技术力量薄弱,国有、乡镇、村、个体等办矿体制并存,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致使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地破坏,后期虽然逐步实施治理,但也形成了一定面积的采煤塌陷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和章丘市。

  一系列数字颇能说明问题的严峻:据统计(不含辖区内2处省属煤炭企业),目前济南市≥10mm塌陷地面积8.82万亩(不包括济阳县境内新矿集团新阳煤矿),需治理面积5.92万亩,已治理3.64万亩,未治理2.28万亩,共投入治理资金6.57亿元。在治理计划上,今年规划治理面积1.15万亩,已完成治理0.62万亩,正在治理0.26万亩,未治理0.27万亩。

  关键词二:求解

  谁破坏、谁治理,出招修复采煤塌陷地

  治理模式明确,“复垦”成关键词

  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怎么治理?答案已经渐渐清晰。据悉,济南会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基本原则,以1999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之前因采煤活动产生的采煤塌陷地、责任主体已灭失的采煤塌陷地、已按政策规定征用的采煤塌陷地,认定为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责任主体为县(市)区政府(含高新区管委会);之后因采煤活动产生的塌陷地认定为新增采煤塌陷地,治理责任主体为采煤企业。具体来说,力争到2020年,煤炭企业治理已稳沉采煤塌陷地达到100%,无新增塌陷地;地方政府治理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达100%。

  在治理采煤塌陷区域的过程中,“复垦”成为关键词。记者了解到,济南将根据采煤塌陷地现状、类型、分布及环境条件状况,采取农业复垦、生态复垦、产业复垦三类模式进行分类治理。其中,对轻度塌陷区采取“划方整平法”,通过削高填洼、配套水利设施等措施恢复农业耕种;对中度塌陷区采取“挖深垫浅法”,通过挖鱼池筑台田,形成上粮下渔生产格局;对面积较大且包含轻度、中度各种类型的复合型塌陷区采取“产业治理法”,综合运用上述治理方法,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等适宜产业,打造多元化高效生态产业园区。

  关键词三:出招

  不再审批新建煤炭矿山

  因采煤塌陷而失地的农民将被纳入社保体系

  在治理已形成的采煤塌陷地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新增采煤塌陷地,也是必须考量的一个焦点问题。记者了解到,济南将统筹地下煤炭开采布局与地上发展的关系,建立煤炭资源开采监管机制,合理实施限采等措施,依据有关规定淘汰关闭现有开采煤炭企业,不再审批新建煤炭矿山。

  有不少农民因采煤塌陷而失地,对于这一群体,怎么进行保障?记者了解到,济南将建立采煤塌陷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具体的保障措施有三大方面,其中,将针对塌陷地造成减产、改变农业耕种性质(水面养殖)等情况,由县(市)区政府协调煤炭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补偿标准,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另外,复垦后的土地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管理,在保障原土地权利人权益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可交原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继续使用,也可采取土地流转、承包等多种方式,由种粮大户、养殖专业户或企业承包使用。

  不仅如此,济南还明确提出,对因采煤塌陷而失地的农民,将由当地政府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相应保障,并在就业培训、就业岗位方面优先安排。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李晓宁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