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学莹 张海峰 报道
本报济南讯 4月26日午饭后,齐河县安头乡冢子张社区62岁居民朱东元骑电瓶车把孙子、孙女送去上学,1点半又回到了村头昌润公司的南瓜地里打工。“每天工资60元,又不耽误接送孩子。”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冢子张是个不靠县城、不靠乡镇驻地、不靠交通要道的“三不靠”村,2009年整村搬迁腾出了400亩土地,加上部分曾为引黄沉沙池的薄地,流转给了昌润公司种植优质蔬菜。“现在村里156户人家有120人在昌润公司上班,加上外出务工的,80%的村民在挣工资。”社区党支部书记聂振福说。
“城乡统筹有两项基本任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省委农工办主任王泽厚告诉记者,近年来,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主要抓手,我省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2009年我省全面启动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以来,已完成新建农房320万户,改造危房61万户,建成新型农村社区8000多个。新型社区的水、电、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有条件的社区还通了暖气和天然气。每个社区都建有社区办公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健身广场、便民超市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大步跨进。
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1.3万个,40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化服务与管理全覆盖。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9%、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140个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3万个,占行政村的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农村低保标准全省平均达到1661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7%、新农保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
城市二三产下乡和农民进城的要素双向流动已越来越明显。诸城市委农工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诸城目前已有100多家城区企业到乡镇和农村社区发展,带动15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超过50%,农民收入中,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超过50%。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9%,比2007年提高了4.15个百分点。
作为城乡统筹能力的重要保障,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1个,其中过20亿元的40个,过30亿元的21个,过40亿元的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