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700岁元朝古庙藏身大珠山 市民踏青偶发现(图)

2011-05-03 10:48:00    作者:赵玉勋   来源:青岛早报  

胶南市民庄先生跟家人爬大珠山时发现一处建筑遗址,这处遗址看上去历经沧桑,应该有些年头了,于是联系早报记者希望找专家鉴定一下。据庄先生介绍,前天是五一假期,他和妻子儿子去爬胶南市滨海街道东山张村东面的大珠山,那里人迹罕至山路崎岖,

  早报讯 胶南市民庄先生跟家人爬大珠山时发现一处建筑遗址,这处遗址看上去历经沧桑,应该有些年头了,于是联系早报记者希望找专家鉴定一下。昨天经胶南市文物专家鉴定,这处遗址为元代龙潭寺遗址,距今已经700年左右了,具有比较重要的实物价值和研究意义。

  爬山发现古建筑遗址

  据庄先生介绍,前天是五一假期,他和妻子儿子去爬胶南市滨海街道东山张村东面的大珠山,那里人迹罕至山路崎岖,

一家三口一个多小时爬了很远,再往前就没有山路了。庄先生的儿子四处张望,忽然发现前面山腰处有一栋房子,一家三口赶紧凑上去查看,感觉这栋房子造型奇特,应该有些年头了,像是一处古建筑,于是拨打早报记者电话,希望让专家来解读一下。

  经鉴定为元代寺庙

  记者昨天上午跟庄先生等人一起赶到遗址现场,只见在群山环抱的一个山谷里,有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其中多数是栗子树,还有野杏树和梨树。绿树掩映下,几间历经沧桑的石屋出现在眼前。记者注意到,这处石屋宽约4米,长约10米,高约5米,全部由花岗岩石块砌成。文物专家现场鉴定后认为,这处遗址应为元代龙潭寺遗址,距今已经700年左右了。“据史料记载,龙潭寺因靠近黑龙潭而得名。建于元代,有正殿3间,僧舍2间,史载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声名远播,常有善男信女不辞劳苦进山上香。”文物专家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龙潭寺遭到了破坏。

  僧人生活自给自足

  “保留下来的这处石屋是寺庙正殿,整个寺院遗址大约占地30多亩,在正殿前面的山坡上,用石头垒坡的大大小小平整的十几块梯田已经荒芜。”文物专家说,可能是由于山路太远崎岖难行,僧人自己在山中种植粮食蔬菜,在梯田的周围,随地势用一些天然的巨石,雕琢成石臼,石碓,以及石碾,粮食的加工也在山中完成,使他们基本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记者看到,其中最大一个石碾直径近两米。

  建殿全靠肩挑手扛

  “殿前的建筑构件,目前仅剩下6个石质柱础了,但依然能体现出当年在设计上的用心和大气。”文物专家说,这里的道路也是用大石板铺成,屋檐的四角,砌有2米多长的祥云形状石条,更使大殿增加了恢弘的气势,在当时没有起重设备也没有道路可以供车辆行驶,全靠肩挑手扛,也见证了当时建设的难度。文物专家表示,这处遗址具有比较重要的实物价值和研究意义,文物部门将制定措施进行保护,并组织人员到现场做进一步勘察。

刘宝才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