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聊城
本站搜索:

高唐县202名“第一书记”牵起城乡之手

2012-08-20 10:15:00     作者: 曹亮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第一书记 高唐县 QLWB 城乡统筹 清平镇 及时雨 绿色通道 村民 村容村貌 灌溉
[提要] 近年来,虽然这个县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还相对滞后,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大众网8月20日讯路铺了、水通了、桥有了,集体收入提高了、村民心情舒畅了……短短半年时间,高唐县部分薄弱村一改往昔落后面貌,村容村貌开始“变脸”,这是山东省高唐县发挥“第一书记”职能、城乡牵手共建结出的硕果。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发展,高唐县选派了202名党员干部任薄弱村“第一书记”,他们从城市走进农村,送资金、送技术、送门路,把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帮扶薄弱村全面发展,打通了一条城市向农村输送养料的“绿色通道”。

  近年来,虽然这个县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还相对滞后,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第一书记”们到任后,把改善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作为工作重点,多方筹措资金,修桥、铺路、建广场,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大改善。杨屯镇代王村东部一个村民用几根水泥管自行搭建的小土桥,如今被一座长12米的生产用桥所代替,这是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县发改局局长刘景彦帮扶修建的一座“利民桥”。该村东部是重要农业生产区,大约有400多亩田地,为及时灌溉,以前群众在农忙期间都采取二级抬水进行,营井沟的水无法直接引入灌溉,并且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由于支渠不通,也给夏季排涝工作带来了隐患。于是,该村 “第一书记”自筹资金投资8万元为该村建起了这座桥。 “以前村民下地干活上去下来很不方便,村民一直为这桥犯愁,县发改局的领导给俺们送来了“及时雨”,给建了这座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代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双说。

  既要输血,更要帮助造血。“第一书记”们在帮钱、帮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帮技术、帮项目、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寻找致富门路,增强薄弱村的内在发展活力。清平镇沈庄村人少地多,且土壤沙化,农作物产出效益低。任该村“第一书记”的县公用事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李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给该村带去先进的致富理念,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李民从省林科院引进了抗盐碱、适宜在沙壤地生长的“9901柳”和“盐柳一号”优质柳树树种,在沈庄村东北侧建立了既能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优质树种,又能让农民增加收入的苗木基地。同时,李民组织局机关20名干部职工,每逢星期六到基地参加灭虫、松土、抹芽、剪枝等义务劳动,局机关干部在指导农民生产、搞好示范的同时,拉近了城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如今,这个苗木基地的柳树苗长得翠绿油亮。看着喜人长势,村里群众掐着手指算到:“如果没有特殊的自然灾害,明年春天每亩传收入两万元不成问题。”

  “培养农村后备干部74名,为4个后进村选出了当家人;投入帮扶资金50万余元,帮助整修道路7300米,架设小型桥梁3座,帮助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个;先后举办致富技能培训班637多期,培养致富带头户93多户,转移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先后发放便民联系卡10万余张,与困难群众‘结穷亲’824对,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这个县202名“第一书记”正在行动,他们深入到基层牵线搭桥,挖落后根源,求破解良方,加速了城市和乡村的统筹发展。(庄爱梅 朱桂林)

隋乔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