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聊城

按计量收水费不见了大漫灌 茌平破解用水荒

2012-04-13 11:01:00    作者:记者 宋庆祥  通讯员 王先明 孙洪锋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3月28日上午7点,茌平县振兴街道赵南村村民赵志伟,肩抗一把铁锹,来到自己的小麦田间地头,发动移动抽水泵,伴随着“哒、哒、哒”的马达声,渠里的黄河水哗哗地流进了麦田。10点,灌溉时间到,熄火。将机器交给下一个浇地的人家。
  □记者 宋庆祥  
  通讯员 王先明 孙洪锋 报道 
  本报茌平讯 3月28日上午7点,茌平县振兴街道赵南村村民赵志伟,肩抗一把铁锹,来到自己的小麦田间地头,发动移动抽水泵,伴随着“哒、哒、哒”的马达声,渠里的黄河水哗哗地流进了麦田。10点,灌溉时间到,熄火。将机器交给下一个浇地的人家。
  赵南村以前用水浇地按人头收费,有的村民逮着浇水机会,把田地四周围成高埂,把水灌得满满的;有的村民还没有轮到浇地,渠里的水就没有了。黄河水一来村民就上渠争水抢水,纠纷不断。经过不断摸索,他们第一个在全县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浇地按计量收费,根据测验每户用多少水,什么时间浇地,都张榜公布,改变了大水漫灌、挣水抢水现象,群众纠纷也随之减少。    
  去年该县借鉴赵南村经验,在7个乡镇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为每个支渠安装了流速仪,为每个水泵安装了计量表,支渠、毛渠、户田实现了精细管理,按计量收费,超额用水加倍收费。
  实行该办法后,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习惯,破解了用水荒,全县去年节水3000万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10多万亩,不仅解决了本县的用水难,还为下游县多输送黄河水1000万立方。
  茌平北部的冯屯镇、胡屯镇、韩屯镇,地处黄河水下游,前些年黄河水来的量小时间短,农民只好加长水管、更换大功率提水泵,日夜守护等水浇地,一年只能浇上一两遍黄河水。去年从小麦返青到成熟浇了三遍透水,亩增收30多斤,增加收入1.1亿元。同时减少了农民对加长水管、加大水泵功率以及劳动力的投入,减少成本1200余万元。
解西伟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站搜索: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