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莱芜

莱芜乡村生态优化文明升级

2011-04-02 05:50:00    作者:记者 于向阳 通讯员 韦勇   来源:大众日报  

◆改善农村生态政府唱主角◆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绿化覆盖率35%
  □记者 于向阳 通讯员 韦勇 报道
  本报莱芜讯 近日,记者走进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卞官庄村。只见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目之所及,错落有致,干干净净。村文体广场上,几位老人悠闲散步,不时有早归的燕子在空中一掠而过。村支书卞友善说:“不只我们村这样,你们去别的村瞧瞧,一个赛一个!”
  垃圾收上去,乡村靓起来。莱芜市把城市环卫“干管分离、市场运作”的模式嫁接到农村,建起“村定点收集、镇集中清运、市区统一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莱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刘进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乡镇为例,如果由政府包揽垃圾处理,要一次性投入近60万元,每年还需要支付人员工资、车辆维护等费用。“垃圾治理,不花钱养人,也不花钱养车,我们走的是直接买服务、买环境的市场化运作路子。”
  目前,全市20个镇、办事处通过招投标,确定29家专业垃圾清运公司,建起2145处垃圾池(箱),共配备农村保洁员2696名。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纵到底横到边,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清运到市、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目前,全市29万户农民每天产生480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市委书记于建成告诉记者:“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政府依然唱主角,要确保行政职能不缺位。”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全市确立区、镇政府的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地位,并在运行体制和资金保障上,形成自上而下、配套联动管理体制,确保垃圾真正收得起,运得出,处理好。
  污水管“延长”,环境净起来。纳入市场机制管理的,还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记者在莱城区方下镇耿公清社区看到,800多居民每天60余立方米的生活污水,经地下密闭容器“处理”后,变成涓涓清水汇入社区旁的小河。这是该市大力推广新型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设备带来的成果。经过这种设备处理的生活污水,能用来灌溉社区树木花草,既节省了费用,又改善了社区居民居住环境。目前,全市对城市污水管网辐射不到的9个新城镇和17个农村新社区,推广应用了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技术。
  莱芜市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系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0%,中心村主干道路灯配置率60%,绿化覆盖率35%。在适宜地区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适宜农户使用比例达50%。
解西伟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