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晁明春 田可新
通讯员 李孝玉 李延勇 报道
本报商河讯 6月4日,接到河南商丘通报夏收麦情的电话后,商河县贾庄镇西万坊村村民万兴民就连忙给农机互助合作社的20多名社员挨个打招呼:“下午再检修一遍机器,明天一早出发去河南。”
万兴民三年前牵头组建了大昌农机互助合作社,目前已拥有各类大型农机近20部。每年“三夏”生产期间,他们都要到河南、河北等地开展跨区作业,一个月下来,每台大型农机纯收入两万多元。
“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农机互助合作社,既发挥了农机最大效益,增加了收入,也规范了农机的保养和检修,提高了农机寿命。”商河县农机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全县农机互助合作社目前已有15家,各类农机也达到8万多台,小麦机收率高达99%。
商河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该县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机互助合作社,对入社的农机实行“统一保养、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检修、统一存放”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农忙时集体作业,盈利后按股分红。服务越来越细化的农机互助合作社慢慢成为“土地保姆”和“土地管家”,让很多外出务工农民没了后顾之忧。
许寺村村民许秀刚两口子在外打工,以往到麦收时就犯难:既不放心家里的9亩小麦,此时打工费又比平时多。现在一个电话打给农机互助合作社,家里农活误不了,这边打工一天多挣一百多。按一台大型机械可代替200个壮劳力劳动一天计算,商河全县3000多台大型机械就能代替60万个工,仅此一项,就能帮助农民增加劳务收入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