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远明 见习记者 郭健
天上蟠桃,人间肥桃。临近今年肥城金秋品桃节尾声,9月21日,肥城市刘台村的刘学军刚刚从肥城丰收节颁奖礼上领回了精品佛桃奖一等奖。他经营近百亩桃园,平均年收入近百万。
枝叶茂密,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这是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园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肥而大的桃子是咋种出来的?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呢。
刘学军告诉记者,以前的刘台村以种粮食为主。从林校毕业的哥哥刘培华,源于对种桃的热爱,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回到家乡种桃。正因如此,他还成为村里的种桃“领头人”。
“由于品种单一,以前村里近三千亩桃林产的桃,20天左右几乎不可能售出。到了1995年,桃子品种逐渐多元化,缓解了品种集中上市的难题。从5月份到11月份,三千亩的肥桃一直在不间断上市。”刘学军说。
为更好地保护果实,刘台村采用“果实套袋”来防虫、防污染,不仅降低了农药使用,就连产出来的桃子也既好吃又美观。每年产出的桃子,刘学军都会做一个糖分对比,含糖量已从14%提高到了现在的18%。
经过慢慢发展,现在刘学军家的桃园占地近100亩,涵盖大红袍、莱山蜜、传统佛桃、中华寿桃等40多个品种,近100亩地共有10余人管理。“一亩园赶上十亩田。以前村里种地的时候,村民一亩地年赚600元,弄不好还赔钱。现在桃农一亩地的收益能达一万元。”刘学军说。
通过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相结合,既方便了消费者购买,也增加了桃农的收入。“我们不光建立了大的微信群,家里的孩子也通过转发朋友圈进行宣传销售。在中秋节前,一箱六个桃,每天能卖出1000多箱,收入六万多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12个小时的磋商,连夜审核规范内容……这场“家宴”办得及时、解饿,并且分量十足,诚意满满。招揽本土人才返乡创业,构筑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在全国各地早已成为打造人才高地的重要手段,力度之大、方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在2018年4月,...[详细]
每年的山东文博会,各个区县的展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观众敲编钟打卡。章丘展区传来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声[详细]
济南市民的两大福利来了。“夜猫子”吃货们的福利按图索骥逛吃逛吃《济南购物、济南美食、济南夜间经济消费指南》出版了。《消费指南》地图清楚地标注了1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20个大型购物商场、20家国家钻级酒家及济南特色美食、19家旅游酒店(含星级)、15个旅游风...[详细]
2019中国人工智能大会9月21日—22日在青岛开启。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歇。榜单共有“企业规模、政策基础、学术基础、产业基础、资本环境”五个指标,青岛在“产业基础”一项得分较高,短板是“企业规模和学术基础”,“资本环境”明显落后于北上杭深等城市...[详细]
去皮五花肉每斤27.9元,去皮后肘肉每斤25.9元,带皮前肘肉每斤24.9元……这是记者22日下午在济南市历城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看到的猪肉价格。“前段时间猪肉价格涨得比较厉害,但中秋节过后的这一个周,就基本没再涨了。”猪肉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详细]
在现代育种科技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优质种子被培育出来。图为山东省农科院智能化温室。作为山东农科院甘薯团队学术带头人,王庆美带领其他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优质鲜食型甘薯济薯26等品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