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莱西百余村庄开展垃圾分类,8个月减少生活垃圾2000余吨
垃圾分类,村民用上专属二维码
9月18日一早,走出大门,84岁的莱西市水集街道谭彪庄村村民崔金铎随手把西瓜皮、蔬菜叶子放进门口绿色易腐烂垃圾箱内,把破旧抹布、方便面外包装放进蓝色不易腐烂垃圾箱内。垃圾收集员姜翠卿用空的垃圾箱将满的垃圾箱替换下,然后运到村外的分类垃圾桶内……这样的一幕,已经在谭彪庄村上演了近一年的时间。
“说实在的,刚开始真不习惯,不过养成习惯就好了,也挺简单的。”崔金铎老人两句话就把农村垃圾分类的要义讲清楚了:剩菜剩饭会烂的,要放在绿色的“可烂垃圾桶”里;尼龙绳这些不会烂的,要放在蓝色的“不可烂垃圾桶”里。
崔金铎老人所谓的“挺简单的”,离不开谭彪庄村村“两委”班子做的大量努力。垃圾分类工作要做好,必须抓好源头。为破解部分村民“不愿放、不会放”的难题,村庄成立了党员分类工作队,每名党员包12户,实行划片包户。为了方便垃圾收集清运,村里还专门组建了一支5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收集员队伍,每人分包60户,每天上门帮村民收集分类好的垃圾。为了监督好垃圾分类效果,村里还专门安装了一批摄像头,垃圾分类收集员工作好坏一目了然。
在莱西市沽河街道后庄扶村,垃圾分类用上了“高科技”——可回收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该设备分为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织物五大类,每个村民都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拿着这个二维码一扫,再按照类别投放,这台机器会根据垃圾投放的重量自己称重,相对应的我们账户里就有了积分,攒得多了还可以兑换礼品呢。”72岁的村民王进德把家里的碎纸壳投入可回收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得到了20分的积分奖励。
几个月坚持下来,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垃圾分类从“推着走”逐渐过渡到了“主动干”,垃圾分类不知不觉成了生活习惯。“村庄最大的变化是环境变好了,苍蝇蚊子也变少了,晚上都不用挂蚊帐啦!”崔金铎说,“‘农家乐’一下子多起来,村庄热闹了不少。”
我省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基础薄弱,却率先在莱西取得突破:今年1-8月份,莱西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减量2000余吨,这一波“时尚”潮流,农村着实走在了前头。目前,莱西100余个村庄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327个村庄配备了分类垃圾桶,计划10月底前完成616个村庄的分类工作,年底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将达到70%以上。(通讯员 侯义凤 赵惠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共设置9大展区和1个供需洽谈区。特别是“一带一路”展区、新媒体展示专区、沿黄省区文化产业联展、文博会与文化惠民消费季有机结合、网上文博会等,成为本届文博会亮点。[详细]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百姓安居新山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宜居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村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据李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率由...[详细]
自今年6月19日出台《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济南市确定在主城5区和高新、长清等7区打造首批7个精品夜间经济聚集区,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夜间经济聚集区建设与管理规范》。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区积极性高,落点实,分期分批推出夜经济举措,夜间经济消费...[详细]
桔子财经|进入工业城市转型“实验班”2年,淄博趟出什么新路子济南因为莱芜并入走进强省会时代,青岛获得建设上合示范区的大礼包,烟台落地自贸区,临沂跻身国家级物流枢纽,淄博怎么走。截至目前,淄博获得的最高级别国家政策红利,是“中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详细]
齐鲁政情|山东调整多市纪委书记,最年轻的生于1975年。据烟台市纪委网站消息,9月16日下午,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省委批准,初炳玉同志任中共山东省委第十二巡视组组长,不再担任中共淄博市委常委、委员,中共淄博市纪律检查...[详细]
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20日开幕。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本次成就展是我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安排,以“奋进的山东”为主题,分为“百废俱兴艰苦创业”“勇立潮头砥砺前行”“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部分,精选600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