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山东首次发布“十强”产业人才需求
626家单位求贤5100余名,对高端装备产业人才需求最大
本报济南9月11日讯 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入实施,用人单位对“十强”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近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面向全省企事业单位征集了“十强”产业重点岗位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共征集到全省626家单位1421条岗位信息,人才需求5100余名。
一直以来,基层用人单位缺乏专业的人才对接引进平台,引才资源少、引才渠道窄的问题比较突出。此次我省切实摸清用人单位对“十强”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更高平台。
借助此次重点岗位人才需求征集,位于滨州市的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提出了27名优质人才需求。该公司过去从事基础建设物资生产制造和租赁运营,如今针对行业“痛点”,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出“紫菜云”互联网平台,探索出基建物资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路径。“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大量高潜质人才。”该公司副总经理孔令智迫切地说,公司将为人才提供丰厚的待遇,并帮助解决住房及子女教育两大难题。此外,企业计划实行针对优质人才的股权激励措施。
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同样求贤若渴。作为一家大型现代化化工企业,随着二次创业新征程的开启,一批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中,对各类高端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旺盛,此次计划招募56名高层次人才,涉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6个领域。
数据显示,从区域需求情况看,中央驻鲁及省属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40家相关单位提报了467个岗位1371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分别占到全省总需求的32.9%和26.6%,是我省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从各市分布看,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地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潍坊市相关用人单位引才积极性较高,有110家用人单位提报了1065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占全省总需求的20.6%。
从引才领域看,我省今年对高端装备产业人才需求最大,在全部5100余个人才需求中,高端装备产业人才需求近1300个,约占24%;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需求也很旺盛,均在10%以上;对精品旅游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需求较小,不足5%,与我省现在产业布局基本一致。
从学历需求看,目前我省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7%,其中博士及以上人才需求达53%,对高学历人才需求迫切。从对来鲁工作时间的需求看,我省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工作时间的要求还是以全职为主,占75%。“下一步,需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柔性引才的指导培训,以实际成果作为首要指标,不能让来鲁工作时间限制人才引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才开发处负责人说。
据了解,我省将研究出台《山东省柔性引才办法》,支持用人单位通过规划咨询、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灵活的方式,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柔性引进人才,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据悉,“十强”产业重点岗位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将在“选择山东”云平台、人才山东网站、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广泛对外发布,吸引更多适合的人才参与到对接中来。为提高人才引进成功率,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还将根据重点用人单位需求,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用人单位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山东省财政积极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齐鲁晚报讯(记者。赵云亮)山东省财政厅要求各级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监管部门深刻认识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抓紧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依法保障各...[详细]
烟台将增设基层教师高级职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详细]
济南从中能学到什么。任玉停)“当我参加这个泉水文化景观会议的时候,马上想起了一个城市,叫依云[详细]
山东公费师范生能考研究生啦。9月6日,省教育厅公布意见征集反馈的结果,采纳了3条合理性建议,其中包括允许公费师范生在培养期内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但须经定向就业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补充协议,承诺在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履行协议[详细]
开展主题教育,干部群众最盼的是真正解决问题,最怕的是形式主义。山东第一批主题教育有一项十分鲜明的特质:始终聚焦主题主线,坚持从严从实的工作导向,拿出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办法,真刀真枪、下大力气解决实际问题。[详细]
》日前正式实施,将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具有国际标准、行业规范、泉城特色的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体系,打造有温度、善感知的“济南服务”品牌,创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打造20个夜间经济示范区、3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据了解,济南提升商业服务业质量将做好十四大重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