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8月1日讯(记者 边增雨 王永峰 通讯员 武振洲)全家71口人,有11位当兵的人。在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袁上村,92岁的韦廷丽,她种了一辈子的地,而今四世同堂,儿子、女婿、孙子、外孙、重孙先后11人,走进军营,穿上军装,扛起保家卫国责任。
“来来,快进屋坐坐。”7月31日下午,正在家门口乘凉的韦廷丽老人看到记者前来热情地邀请到家中。初见韦奶奶,虽然已92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思路清晰。红砖、红瓦、白色的墙,院落中有一处丝瓜架,一方普通的农家院被收拾的很干净。
走进堂屋,韦奶奶招呼记者坐下。她坐不了矮板凳,只好坐在椅子上,手搭在一旁的方桌上。韦奶奶的手上有着厚重的老茧,这是常干农活留下的“印记”。
韦奶奶告诉记者,她有5个儿子和5个女儿,现在全家有71口人,其中11位参军。儿子:袁恩献、袁恩军、袁恩勇;女婿:毛宏才、张景芝;孙子:袁斌、袁烁、袁征;外孙:李虎;重外孙:刘延兵、许明鹏。说起参军入伍的孩子,韦奶奶夺口而出。
1968年二子袁恩献离家参军,这是韦奶奶送出去的第一个当兵的孩子。时间过去51年,韦奶奶仍清晰的记得当时送孩子走的情形。那是3月,当时孩子还不到20岁,为了不让孩子有负担,韦廷丽硬是忍住内心的不舍没去送儿子,她在家中偷偷的落泪。韦廷丽说:“孩子姥爷去送的,回来后埋怨我在家哭,没看看当兵那场景有多好,戴着大红花,唱着歌,上了车。”
1969年元旦,韦廷丽抱着8个月大的四儿子到部队探亲,母子三人在部队里过了一个愉快的元旦。看着儿子在部队的成长,韦廷丽的心踏实了很多。临走时,韦廷丽嘱咐儿子,在部队里别怕吃苦,好好训练,保卫好国家。就是这句话,让袁恩献一直牢记心中,服役期间荣获了“五好战士”荣誉称号。采访中袁恩献说:“母亲的嘱咐,让我鼓足了干劲。侄子去当兵的时候,我都把老母亲的话又传给了他。”
又过了18年,当时8个月大的四儿子袁恩军已成年,在母亲的鼓励下,1987年袁恩军走进了军营。当兵第二年袁恩军就考上了军校,参军30多年来,他多次立功,从连长、营长、团长一直成长到某部队训练基地的司令员。1991年,韦廷丽最小的儿子袁恩勇也光荣入伍,入伍期间曾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三等功。受母亲和兄弟们的感染,韦廷丽的女儿们也对当兵充满了憧憬,虽没有当上兵,但三女儿和四女儿都成了一名军嫂。
“一人当兵,一家光荣”,孩子们当了兵,都有了出息。村里人知道韦廷丽的儿子们当兵保家卫国,也都对韦廷丽竖起了大拇指。韦廷丽说:“我们家71口人,出了11个兵,让家里人当兵的传统得一代一代的传下。”
采访最后,韦廷丽老人笑着说:“看到孩子们穿军装的照片都认不出来了,刚好看了”。
从1968年二儿子袁恩献入伍,到2017年重外孙许明鹏入伍。韦廷丽凭着一份拥军爱国的信念,用一双质朴的双手带出了11名“兵娃娃”。如今,他们在各自的部队,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用一个个荣誉,回报着这位大家长——韦廷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山东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拥军活动,共庆“八一”建军节山东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拥军活动,共庆“八一”建军节文化进军营共叙鱼水情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八一”前夕,山东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进军营”拥军活动。7月16日至27日,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详细]
望岳谈|流程再造,从“再造”观念开始山东省党政代表团从北京、上海、雄安新区学习归来,总结提炼出四字“真经”——流程再造。我们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差距着实不小[详细]
剑指北方总部基地。这是济南底气[详细]
7月31日下午,青岛在市南区召开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现场观摩了市南区多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市区共有136.7万余户居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分类覆盖率达到75.5%,其中市南区、高新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详细]
今年山东评选50名“齐鲁工匠”。符合条件的“齐鲁大工匠”优先推荐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详细]
4块一天,10块一天的,同为路边停车泊位,收费标准还不一样。为了进一步引导停车服务消费,广泛宣传收费政策,减少乱收费行为,近日,市场监督管理局给出了一份消费提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