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3月5日,济南市发改委以700万元的项目预算,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开招标关于“济南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路径研究及其相关服务项目”,一向含蓄、内敛的济南终于展现了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
从含蓄内敛到激情勃发
从“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直不温不火的济南从2015年初开始,就被注入了满满的加快发展的激情,欲取得与全国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相适应的地位。特别是当北面京津冀协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雄安新区成为国家千年大计,南有长三角引领长江经济带、西面郑州引领中原城市群强势崛起时,身受“夹击”的济南面临沦为经济“塌陷”地带的危机感前所未有的强烈。
强烈的危机感和勃发的发展激情,使“举全省之力发展济南”的呼声高涨。随着今年1月济南莱芜区划调整之后,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一个选项。1月27日,济南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孙述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省会济南”,喊出了“乘势而上、奋发作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为加快跨入‘万亿俱乐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的响亮声音。这也是济南市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奋斗目标。
让奔跑的济南底气十足的还有这样一份“成绩单”:2018年,济南经济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56.56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2.8亿元,同比增长11.2%,税收占比达到82.3%,收入增幅和税收占比均居全省前列;进出口总额增长16.2%,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幅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首次进入“亚洲城市50强”,直接跻身“全球二线城市”。
填补空白构筑战略支点
“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
这是3月5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建议。
同一天,济南市发改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发布的“济南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路径研究及其相关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无异被视作是对市委主要领导建议的详细解读:
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环境。系统梳理国家中心城市的提出背景与建设标准,从国际竞争格局、国家发展需要、区域发展形势等方面,科学研判新时代背景下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环境和重要意义。
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对比分析。系统研究我国现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南京、杭州、沈阳等潜在竞争城市发展情况,通过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明确济南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和不足短板。
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全面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科学提出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研究提出济南作为中心城市可辐射影响的跨省域空间范围。
还有“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实施路径”“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宣传策划”“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动态评测”等,这也意味着省会济南已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一纸政策建议化为具体的行动。
知行合一对标奋进
“要知行合一对标奋进,在加速动能转换、抓好‘双招双引’、推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保障改善民生等六个方面下真功见实效,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在济南落地生根。”这是3月17日济南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作出的重要部署。
奔向远大的目标更需要坚实的脚步、持久的毅力。胸怀大志的济南对此格外地清醒: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还要靠实力说话。
济南市要求,要在加速动能转换上下真功见实效。要坚持项目为王,抓好有效投资;加快产业升级,围绕打造数字济南、康养济南、量子济南,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加快融合发展,把莱芜、钢城两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南翼”,把十大千亿级产业与莱芜区、钢城区精品钢等重点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加快智造济南、文旅济南、康养济南、全域济南“四个一体打造”,尽快实现“1+1>2”的效果。
要在抓好“双招双引”上下真功见实效。要大力招商选资,继续瞄准香港金融、欧洲智能制造、日韩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创新产业等方向,聚焦处在世界前沿、科技尖端的超算、量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大力招才引智,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激发科创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要在推动科技创新上下真功见实效。要抓好创新生态圈构建,加快打造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量子谷、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努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生态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抓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建设,主动承接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大科学计划和超级计算等大科学工程;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优质科创资源、科技人才向省会集聚。
要在深化改革优化环境上下真功见实效。要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提高审批效率,对标对表发达城市,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强化金融支撑,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一贷通”,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题。
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下真功见实效。要切实抓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春季绿化力度;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要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下真功见实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提升莱芜区、钢城区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两区与济南原有区“等高对接”。
“各县要与全国百强县对标对表,各区要与全国副省级城市城区对标对表,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与全国副省级城市对口部门、单位对标对表,全市要与过万亿城市对标对表。”济南再次强调,坚定信心跟进落实,加压提标跟进落实,提速提效跟进落实,在“快”上做好文章,在“敢”上冲锋在前,在“实”上落地见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1号线4月起正式商业运营,R3线10月1日试运营……“堵城”排行榜上的“常客”济南,终于坐上了专门为“山东大汉”定制的加宽座椅。瞄准新动能,拿出新时代“山东大汉”的气魄,山东人告别以往对身高和经济总量高的“自恋”,敢于承认自己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矮小”。[详细]
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扩大决策参与面,增加思想交流的碰撞点,把各种意见建议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对路的落实方案。抓落实,从来不是一条上传下达、单向运行的单行道,而是一个多方互动,在实践中不断反馈完善的“实干场”。[详细]
政策宣讲团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汲斌昌任团长,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分管负责人任副团长,有关省直部门责任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截至3月15日,全省民营经济政策巡回宣讲已举办10场(次)...[详细]
问《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续贷企业名单制度,实现贷款到期后无缝续贷。山东银保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银保监局坚持“六不要六要”原则,制订《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深入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详细]
记者今天从省科技厅获悉,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今起启动。去年底,《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经十一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方案》精神,自2019年起,山东省科技奖将实行提名制。有擅自以主客观原因不参加会议答...[详细]
近期,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王河南段附近的小区居民发现,河水出现混浊现象,有异味。对于已经形成的污染,他告诉记者:取暖季结束后,到3月底4月初河道内的水会抽回污水管网,河水很快会变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