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海归小伙立志当农民 花4000万包地种树

2019-03-20 14:19:00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于泓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 图/孙志文)

  “做生意有风险很正常,但我赌的是青岛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看来,不仅没有输,赢面还很大!”

  2017年,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了刘晓的故事。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毕业,又拿到了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协会的会员身份,青岛小伙刘晓放弃了国外的高薪,选择回国创业。

  没有选择风口或是网络爆款,林业专业出身的刘晓在即墨区包了1500亩地,种上了榉树、雪松,放下了海归留学生身段的他,当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现在有30万棵树,去年是第一次见到回头钱,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500万左右,要盈利的话还差100万。”刘晓打趣说,从决定创业到今天,连拼带凑,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已经砸进去了4000万,“再找伙计凑上2000万,我也能去投资《流浪地球》了”。

  

  “中国学历最高的农民”一口流利英语“惊”了美国买家

  刘晓的农场位于即墨龙泉街道梁家屯村,一个要靠发位置才能精确找到的地方。再次见到刘晓时,他穿的还是两年前接受采访时的裤子和鞋,发型依旧犀利,身上的书生气已经被黄土地磨了个干净。

  还是那个集装箱改成的办公室,会客依旧是小马扎,但是刘晓的学历变了,两年前还是硕士,去年成博士了。

  “也不是说自己多拼,晚上守着这一片林子实在没事儿干。”刘晓这几年过的是书中才有的“耕读传家”的日子。白天指导工人种树、打理林场,晚上六点半准时开始读书,直到眼皮完全抬不起来了才上床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硕士摇身一变成了刘博士,朋友们都戏称他是“全中国学历最高的农民”。

  关于学历,刘晓讲了个段子。就在几天前,几个美国客户来农场想找刘晓买树,本来美方担心交流不方便,还带来个翻译,结果刘晓全程英语解说,把美国客户带来的翻译吓了一跳,“青岛农民素质太高了,随便拉一个英语都这么溜的?”

  刘晓说,这个事儿虽然跟段子似的,但是暴露出了现在农业领域的一些问题。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现代化农林业知识培训,这种情况会导致我们的农林产品里鲜有精品,工业化程度一直上不去。

  “博导选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这片林子。”刘晓说,他的这片林子导师也来看过,给了很高的评价,就农林这个领域,搞研究的不少,像他这样真刀真枪创业的,众多师兄弟中就他一个,导师希望这种科研和生产上的脱节能在他这有所改善。

  

  5年投了4000万,他是村民眼中的“财神爷”

  留学英国又斥巨资创业,单纯这些流露出的信息,就能大概猜出刘晓是个什么身价。他自己有时候也想,如果当初把这些钱全都买了门头房,每个月靠收租也能比现在活得滋润,发财的路千万条,他选了条最崎岖的。

  “有些事总要有人做,我对家乡的这些山山水水还是有感情的。”刘晓说,他是个乡土情结特别重的人,网上总有人说大环境如何如何、青岛如何如何。城市之间的差距客观存在,但路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而在刘晓看来,自己创业这几年并非一无所获,最起码靠着他自己,解决了周边几个村的就业问题。刘晓农场里的50位工人全部来自于周边的农村,那些稍微上了点年纪不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全被他雇了过来,每年光人工的费用就要花上百万。

  不同于其他的农场,刘晓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全都用在了自己这1500亩地上,这也是为什么他前期投入巨大的一个原因,像科学灌溉、空间利用此类最新、最成熟的技术全部能在他的林子里看到,包括工人的培训,教会大家如何科学种植。刘晓现在最骄傲的就是,即便自己去外地上一个月的课,他的农场依旧能顺利、高效地运转。

  目前,刘晓的农场以出售绿化树木为主要收入,因为科技的加持,刘晓种的雪松、榉树,无论冠形还是笔直程度都远超其他竞品,别人一棵树卖1000元,他卖1200元也有人买。去年的上合青岛峰会,包括在建的胶东机场,都有他供应的绿化树木,去年农场营业额300万,刘晓今年有信心冲击500万大关。

  

  “过去同学看见我都觉得可怜,现在很多人咨询想要入行!”

  农场刚刚起步的时候是刘晓最困难的日子,那时候他住的还是帐篷,有个同学来看他,看见这里的一片荒芜之后,当场流下了“可怜”的泪水。挺过最困难的那段日子,现在很多人都向刘晓打听,这一行能不能进?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不建议贸然入行。”刘晓说,农林这行最大的成本是土地,这块费用占了他前期投资的大头,而不同的城市对于这种项目的补贴程度不同。拿他熟悉的河北省来说,政府补贴下来,一亩地的费用只有几百块,他创业的时候,没赶上好这些好政策,好在靠着自己的家底和一腔热血挺过来了。

  “这行受大环境、城市发展因素影响特别大,城市发展越好,对绿化树木的需求就越多。”刘晓说,他当初选择这个领域创业,一方是自己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就是看好了青岛未来的前景。

  作为一名青岛人,刘晓对自己的家乡发展有信心,有人摘桃就需要有人来种树,所有人都想着摘桃子,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饿死。

  

  刘晓的农场里有30万棵树,去年开始,有一部分树开始对外销售。刘晓:“去年农场营业额300万,今年有望突破500万。”

  

  林子里的每一个大坑,代表一棵已经卖出去的树。

  

  因为科技的加持,刘晓种的树无论冠形还是笔直程度都远超其他竞品,别人一棵树卖1000元,他卖1200元也有人买。

  

  系了蓝色带子的树是已经被客户选中的。为了种这些树,刘晓东拼西凑,前前后后砸进去了4000万元。

  

  刘晓农场里的50位工人全部来自于周边的农村,那些稍微上了点年纪不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全被他雇了过来,每年光人工的费用就要花上百万。

  

  作为一名青岛人,刘晓对自己的家乡发展有信心,有人摘桃就需要有人来种树,所有人都想着摘桃子,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饿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叫了几千年的“山东大汉”,基因正在发生突变

    QQ截图20190320080902.jpg

    1号线4月起正式商业运营,R3线10月1日试运营……“堵城”排行榜上的“常客”济南,终于坐上了专门为“山东大汉”定制的加宽座椅。瞄准新动能,拿出新时代“山东大汉”的气魄,山东人告别以往对身高和经济总量高的“自恋”,敢于承认自己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矮小”。[详细]

    03-20 08-03新锐大众
  • @全体党员干部:找借口最容易,但这事咱不干

    u=3416114493,981114577&fm=26&gp=0.jpg

    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扩大决策参与面,增加思想交流的碰撞点,把各种意见建议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对路的落实方案。抓落实,从来不是一条上传下达、单向运行的单行道,而是一个多方互动,在实践中不断反馈完善的“实干场”。[详细]

    03-20 08-03新锐大众
  •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山东民营经济政策巡回宣讲全面展开

    QQ截图20190320081203.jpg

    政策宣讲团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汲斌昌任团长,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分管负责人任副团长,有关省直部门责任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截至3月15日,全省民营经济政策巡回宣讲已举办10场(次)...[详细]

    03-20 08-03新锐大众
  • 山东民营企业如何破解“融资难”?权威问答在这里

    timg.jpg

    问《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续贷企业名单制度,实现贷款到期后无缝续贷。山东银保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银保监局坚持“六不要六要”原则,制订《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深入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详细]

    03-20 08-03大众日报
  • 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啦!

    记者今天从省科技厅获悉,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今起启动。去年底,《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经十一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方案》精神,自2019年起,山东省科技奖将实行提名制。有擅自以主客观原因不参加会议答...[详细]

    03-20 07-03新锐大众
  • 大众调查|“绿色能源”缘何造成河道污染

    近期,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王河南段附近的小区居民发现,河水出现混浊现象,有异味。对于已经形成的污染,他告诉记者:取暖季结束后,到3月底4月初河道内的水会抽回污水管网,河水很快会变清。[详细]

    03-20 07-03大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