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充满活力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本报资料照片)
2019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召开,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指出,要创新“效率管理”机制,下决心优化项目流程,建立各级部门和企业之间“政策直通车”,努力实现“政策”和“落地”之间“零距离”。
提升效率为项目、企业创造尽可能的便利,就是为了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因为优质的营商环境除了经营主体较低的运行成本,还包括了稳定公平透明的法规政策、行政服务效率、管理规范高效、创新包容的氛围以及适宜的生活环境。
青岛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成效显著。但是必须看到,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相比,我们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何盯准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狠抓落实,打造更加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还有许多“山头”等待我们去攻克。
优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效率
如何让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拥有更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政务效率是否提高的直接体现。
“一次办好”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去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好”等11个方面,制定28条具体措施。但必须承认,对标先进地区,我市在“一次办好”改革方面,尚存在着审批事项数量、要素信息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企业开办未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水电气暖报装仍然比较繁琐等问题。
“作为新成立的市行政审批局,我们将围绕‘疏堵点、解难点、去痛点’,全力营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陈立新表示,根据省、市“工作落实年”的部署要求,市行政审批局制定了2019年重点攻坚工作计划,共包含“五大”战役,明确了攻坚难点、攻坚措施和完成时限,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举措、审批服务全面提速、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全力服务“双招双引”等具体工作着手,组织攻坚“突击队”,力争实现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口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通关效率、通关成本等问题都考量着这座城市的对外开放发展水平。
自2018年8月份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力推行系列改革举措。至2018年底,青岛关区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降为48.9小时和7.3小时,较上年压缩49.4%和65.9%。但是,放大到全国的坐标范围来看,青岛口岸的优势并不突出,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的任务仍很艰巨。
近期,青岛口岸制定了《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明确28项具体工作举措。市政府口岸办主任吴海川表示,青岛口岸将聚焦“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优化监管证件办理程序,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进程,到2020年底实现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2017年降低一半,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工作逐一落实,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打破壁垒,让“数据多跑路”
要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提高办事效率,除了做好“店小二”式的服务,精简流程环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全面整合各级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共享,避免让办事群众、企业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来回奔波,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根据国家、省工作部署要求,我市按照“先共享,后提高”的原则,加快各级各部门业务系统整合,强化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实现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上下”“左右”贯通,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和“一次办好”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崔卫东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已整合国家及省向我市延伸专网18个,整合市级及以下部门牵头部署的专网10个,整合市级部门政府网站60个,整合部门互联网出口网络120余个,58个部门的248个业务系统已全部完成迁移上云,系统上云率达到100%。“在2018年中国开放数林指数排名中,我市数据开放工作位列全国第三,荣获‘数开成荫’奖。”
但是,要完全实现“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的目标,我们尚有一定差距。政务信息资源质量和已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水平都需进一步提高,国家、省级数据资源使用还存在一定限制,截至1月底,我市政务部门交换共享信息资源仅771项,申请的国家7项信息资源和省级104项信息资源总调用量不足100万条(次),低于烟台市、泰安市等。同样由于“一链办理”数据通道尚未打通,办理流程仍需优化,市行政审批局也将打好“一链办理”硬仗作为今年重点攻势之一。
崔卫东表示,为切实发挥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价值,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市大数据局将深入梳理各项政务工作信息资源需求,组织部门补充完善历史数据,提升共享数据资源的质量;加强与国家、省级部门协调对接,减少降低信息资源调用限制;加强基础信息库数据采集汇聚,丰富信息资源条目;推动公共信用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协同联动,创新市场主体监管模式,防范信用风险,提升“诚信青岛”建设水平。
依法行政,培育公民规则意识
高效,体现在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契约精神等,都影响着这个社会的秩序,而秩序决定着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以立法高质量发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主任张桂芹认为,在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中,应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地方立法是城市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在于根据区域特点用法治方式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张桂芹说,特别应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力争将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升城市的法治化水平。
在这一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尤为重要。张桂芹认为,要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正确处理好权、责、利的关系,既赋予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必要权力和手段,又加大监督力度、明晰法定责任,避免逐利避险、争权推责、揽功诿过。”同时加大法规清理力度,扫除改革发展的制度障碍,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法治政府建设。
人人都是发展环境,每一名市民都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形象,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活力都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营商环境。市委党校法学部教授陆静表示,培育市民法治观念、促进全民守法,需要民众有规则意识,具备守法的能力,而且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其本质是相通的,就是强调一种法律至上的观念,通俗来讲就是规则意识。”陆静说,在规则制定阶段,要尽可能地提供公众理性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体现民众的普遍共识价值取向;在规则实施阶段,要通过政府依法行政等日常法律实践,形成对规则的敬畏和信服。
更加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和普法宣传模式也不可或缺。陆静说,我们应努力培育普遍守法的社会文化心理,营造一种“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从制度层面对守法形成积极的肯定和激励,对违法形成负面的评价和道德压力,从而形塑有利于全民守法的社会环境,进而打造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消费侵权有哪些“顽疾”待除。临近3·15,部分读者通过本报新锐大众手机客户端反映了自己遇到的消费侵权问题,记者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通信资费、家电质量、合同霸王条款等方面,与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协总结出的去年消费者投诉焦点相对照,这些均为投诉多发领域。 [详细]
◤3月14日,执法人员在枣庄市市中区一家超市检查销售的商品。据介绍,去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检查、抽检、立案查处、集中行动等,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等违法行为。[详细]
济南重拳整治房地产经纪行业。此外,记者了解到,对查实违法违规行为的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要加大查处力度,责令限期改正并记入信用记录;对拒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及时移交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罚;对于没有房地产经纪执业资格人员的机构,按月及时汇总通报市场监...[详细]
青岛海关在邮递渠道查获出境侵权鞋200余双3月4日,青岛邮局海关连续在出境邮件中查获涉嫌侵权品牌运动鞋2批次,共计215双,涉嫌侵犯“NIKE”和“adidas”商标专用权。当日,青岛邮局海关查验关员使用CT机对出境邮件进行查验,在出境邮包中发现大量运动鞋,其商标品...[详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赵豪志介绍,目前各个市的情况各不相同,像潍坊寿光,就是按照每人每年2元、每户每年2元的标准参保,日照则是每人每年3元、每户每年2元。[详细]
今天上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进一步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工作,副省长王书坚出席会议并讲话。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落实,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