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饽饽的艺术“大观园”——胶东诞生首家花饽饽博物馆

2019-01-07 11:19:00 来源: 半岛网 作者:

  在胶东一带,无论是逢年过节的节日里,还是人生中经历的满月、百岁、婚礼、寿礼、葬礼等礼仪上,各种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大花饽饽”,便会在各家各户飘然而至!或馈赠邻里亲友,或祭祀供奉,皆取如意吉祥、祈福祛灾之美好愿望。“揉出好日子,捏出新生活,蒸出幸福味。” 既中吃又好看的花饽饽,成为世世代代胶东人的记忆。

  1月6日,在花饽饽历史悠久的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诞生了胶东第一家花饽饽文化博物馆。莱西市水集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春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张春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倪合才、市旅游局副局长李言军、水集街道组织委员李绪荣等领导参加了开馆仪式。

  花饽饽亦称“花馍”、“面塑”、“民间面花”。各式各样的面塑和制作工艺在悠久的中国美食历史文化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饽饽与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联,与民众的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审美情趣相依附,并且它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社会的民生、民情。因此,对面塑艺术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建设以花饽饽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展现历史,教育后人,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指导意义。

  胶东花饽饽文化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珍藏实物368件,有不同时期小麦种植的生产工具、馒头制作工具,还有花饽饽文化的资料史料。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再现、图片文字说明等让当代人重拾尘封的记忆和感情,让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乡村记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启迪与激励的目的。

  馆内还有不同风格的面塑作品50余件,花样繁多,蕴涵丰富,美轮美奂,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资科。

  一所技艺传承的大课堂

  很多的博物馆、艺术馆大多都是以收藏物品、让人观赏为主,而胶东花饽饽文化博物馆更加注重体验性,被专家们誉为是“活”着的博物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石碾、石磨、石臼等农具可以现场操作使用,而且馒头的各种制作模具也是应有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馆内的教学体验区学习,从和面、揉面到塑型,孩子们乐此不疲,尤其是对各种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十分着迷。

  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讲,博物馆极强的体验性为“亲子游”打下基础。“这几天我们接待了很多家庭,上午大人带孩子学做花饽饽,蒸熟的馒头可以吃也可以带走,小朋友可开心了!”投资兴建博物馆的青岛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迟金燕告诉记者。

  迟金燕介绍,公司下一步将与青岛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省烹饪协会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建立合作,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成立花饽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不忘历史,教育后人;二是成立花饽饽花样创意研究中心,培训更多的妇女,教会更多的孩子,让花饽饽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三是成立健康养生研究中心,顺应消费者健康需求,用良心蒸馒头,为千家万户提供舌尖上美味的“艺术品”

  花饽饽民间艺人的大舞台

  开馆当天,来自平度、莱州、文登等地的艺人前来表演。迟金燕说:“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共同传承,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胶东民间,花饽饽艺术“大师”人才辈出,迟金燕就是其中一位痴迷者。迟金燕的梦想,源自于儿时对姥姥的“崇拜”。记忆中姥姥做出来的花饽饽那真是四里八乡出了名的。缺衣少食的年代,姥姥每次给她解馋的“花饽饽”,她都舍不得吃,她被那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色所吸引,每次都珍藏到发霉。据母亲说,姥姥家祖上几代都是做花饽饽的,在胶东一带颇有名气,她家的花饽饽曾经是祭海节、山会、庙会等盛会中祭品的“特供”。也许是因为有慧根,无论是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她一学就会,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从那时起,她便萌生了以后要做“花饽饽”的梦想。2016年她毅然离开了待遇丰厚得心应手的建筑职业,通过考察青岛、威海、烟台等地的民间作坊和加工企业,取众家之长,注册了“喜我我”品牌,正式开起了自己的生产车间,迈出了经营的第一步。2018年她又投资打造了胶东首家以花饽饽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

  传承固然重要,但创新更有必要。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文化的更高要求,迟金燕与高校的专家教授一道研究改进了花饽饽的用料和配方,做了三大创新:

  一是原料上,采用劲道的上等面粉,营养师配以山鸡蛋、蜂蜜等特殊原料,确定秘方,颠覆传统口感,扑鼻的麦香咬一口就能“粘”住嘴巴。“喜我我”花饽饽拒绝任何添加,全部采用菠菜、火龙果、紫薯、南瓜、胡萝卜等蔬菜和水果汁做花色,不仅色彩质朴自然,而且营养更加丰富,是老人、儿童食用的营养佳品。

  二是工艺上,传承纯手工和老手艺,“老面”引子发酵、人工捏做造型,大铁锅蒸制。

  三是创意上,每一馒头都堪称“艺术品”: “虎虎生威”、“鸳鸯戏水”、“龙凤呈祥”、 “吉祥如意”……每一个馒头有一个动人的名字,而且寓意深刻。喜我我创意团队奇思妙想的程度可以给客人完成“私人定制”:想做什么都可以现场创意设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年终盘点:新旧动能转换已起势,求胜势

    11.jpg

    2018年,被称为山东的“动能转换年”,延续GDP破7万亿的进取之势,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起航。从新旧动能力量“博弈”的旧强新弱,转变为目前新旧趋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强旧弱加速发展,转折源于国家既谋当下也谋长远的战略考量——去年1月3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详细]

    01-07 06-01大众日报
  • 打通瓶颈路,不再“肠梗阻”!济南这样从“堵城”退群

    11.jpg

    2017年、2018年,济南两年打通了55条瓶颈路,困扰市民多年的出行问题得到解决。最新数据显示,济南的拥堵程度逐季度下降,如今排名第30,瓶颈路的打通功不可没。此前工业北路、玉函路、北园高架等经常拥堵的道路,也因为近两年瓶颈路的打通拥堵指数不断下降,省城交通路网...[详细]

    01-07 07-01齐鲁晚报
  • 山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干部有舞台有奔头

    11.jpg

    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激励鞭策作用,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五年来,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广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大为提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日益浓厚。[详细]

    01-07 07-01大众日报
  • 点赞!青岛至北京正式驶入“3小时交通圈”

    11.jpg

    青岛到北京的运行时间明显缩短,最快用时由此前走胶济客专的4小时28分减少为走济青高铁的3小时33分,青岛与北京由此进入了“3小时交通圈”。 [详细]

    01-07 07-01青岛日报
  • 一周天气预报:9日有大范围降水,气温前低后高

    9日有大范围降水,气温前低后高周六迎来小寒节气,也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的到来。渤海南风转北风5~6级,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北风5~6级;半岛地区北风短时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转北风2~3级。[详细]

    01-07 06-01新锐大众
  • 山东16市市级机构改革方案通过 民营经济局亮相

    山东16市市级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民营经济局亮相青岛在青岛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中,“民营经济发展局”赫然在列,成为青岛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主要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保障、双招双引、民营企业党建等职责。[详细]

    01-07 06-01齐鲁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