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自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从山东境内入海后,山东就频受黄河水灾。到了光绪年间,时任山东巡抚陈士杰虽全力治黄,却收效甚微。最终,他只好无奈托病辞职。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河南布政使张曜升任山东巡抚。他刚上任,就逢山东遭受水旱灾害,黄河也经常泛滥。人民困苦,社会不宁,运河漕运不畅,治理黄河箭在弦上。
张曜把治理黄河当作自己施政的首要任务,用大部分精力对黄河情况进行调查。他广罗人才,“有言河务者,虽布衣末僚,皆延致咨询,唯恐失之”。著名的小说家刘鹗就是他颇为倚重的治黄人才。
根据山东河道特点,张曜除加强两岸堤防外,还提出了“分”与“疏”的主张。他认为山东黄河两岸大堤不够坚固,河道又窄,水很容易泛滥。他兴建多处分水设施,缓解黄河洪水的威胁。
为了保持沿岸水土,张曜从泺口到济南的大道两旁栽种许多杨柳,人们亲切称之为“张公柳”。
张曜常说:“治河如治病,泛滥冲决,此河之病也,淤滩沙嘴,横亘河流,此又致病之由也。”为了治理黄河,张曜一年中有300天奋战在黄河大堤上。
光绪十七年六月,张曜在抢护史家坞、王阳家等处险工时,背上长了毒疮,等被人护送回济南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不久便不治身亡。济南人民感其恩德,尊他为“黄河大王”。清政府谥其“勤果”,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并准予在立功省份建立专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2018年,被称为山东的“动能转换年”,延续GDP破7万亿的进取之势,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起航。从新旧动能力量“博弈”的旧强新弱,转变为目前新旧趋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强旧弱加速发展,转折源于国家既谋当下也谋长远的战略考量——去年1月3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详细]
2017年、2018年,济南两年打通了55条瓶颈路,困扰市民多年的出行问题得到解决。最新数据显示,济南的拥堵程度逐季度下降,如今排名第30,瓶颈路的打通功不可没。此前工业北路、玉函路、北园高架等经常拥堵的道路,也因为近两年瓶颈路的打通拥堵指数不断下降,省城交通路网...[详细]
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激励鞭策作用,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五年来,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广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大为提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日益浓厚。[详细]
青岛到北京的运行时间明显缩短,最快用时由此前走胶济客专的4小时28分减少为走济青高铁的3小时33分,青岛与北京由此进入了“3小时交通圈”。 [详细]
9日有大范围降水,气温前低后高周六迎来小寒节气,也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的到来。渤海南风转北风5~6级,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北风5~6级;半岛地区北风短时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转北风2~3级。[详细]
山东16市市级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民营经济局亮相青岛在青岛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中,“民营经济发展局”赫然在列,成为青岛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主要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保障、双招双引、民营企业党建等职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