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栋安置楼4124套新建住宅竣工 棚户区回迁拼出“济南速度”

2018-12-21 06:42: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晁明春

□ 本报记者 晁明春

“这么好的小区、这么好的房子,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我们棚户区今天如期圆了安居梦了!”12月20日,济南市槐荫区经十一路棚户区回迁现场,刚领到新房钥匙的邵虹和贾桂芝,面对采访的媒体记者不自觉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作为省、市、区三级重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经十一路棚户区涉及被征收居民4716户,片区房屋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最早的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以低矮旧平房、简易筒子楼等老旧危房居多,道路狭窄,排水、消防等配套设施落后,基本没有双气。一位在低矮平房里住了42年的老人因为有过煤气中毒经历,冬天晚上再冷也不敢生火,最冷时需加盖三床棉被。

2017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山东考察工作时到经十一路棚户区现场调研。当时在林立高楼的包围中,这里低矮的平房破败不堪。居民家里既没暖气,又无上下水。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快棚改进度,让群众早日搬进新居,过上有自用的厨房、卫生间和暖气的新生活。

一场全面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战役打响。济南市专门成立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提出了“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的三个棚改原则。槐荫区更是将经十一路棚改列为全区头号民生工程,区委书记和区长31次赴一线调度进展、现场办公,11名区级领导“包干到组”,77名区直部门党员干部下沉征收一线。棚户区所在的振兴街街道将棚户区划分为6大片区,建立街道分管领导和片区责任人“包挂跟进”机制,加快征迁和安置房建设进度。

民生工程要以民意为天,济南市在棚改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征集群众意见。为让群众心中有数,棚改阶段工作推进到哪里,信息公开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从政策内容到程序、标准全公开,让每位被征收人都可以查阅、核对。

虽然工期紧张,回迁房建设项目部始终围绕建设优质工程、安心工程、放心工程的目标,严格要求标准化施工规范。他们聘请熟悉建筑施工的7名人大代表和6名选民代表担任“代表监理”,在回迁房主体施工阶段,项目采用新型铝木模型,进行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更好;装饰装修施工中,实行分户样板制度,项目15个户型全部在样板施工并验收通过后进行大面积施工。施工高峰期,2600多名劳务工人,60余台大小挖机、钻机、吊车、铲车等不间断作业,每三天半完成一层,拼出了回迁房建设的“济南速度”。一年多的时间,17栋安置楼4124套新建住宅,加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近54万平方米顺利竣工验收。2018年12月17日,回迁工作动员会召开,3045户居民通过审计确认回迁……

“163.5平方米,四室两厅两卫,看多敞亮、多干净,和以前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自从打开一区一号楼504室新房的门,回迁户邵虹的眼睛就不够用了,这儿看看,那儿摸摸。“你看水、电、天然气、暖气都接上了,厨房、卫生间也装修好了,还给装上了热水器。下一步就等着安家具了,好日子这才刚开始啊。”邵虹激动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