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拆弹专家”张保国行走在生死线上 与死神正面交锋19年

2018-07-31 16:5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综合
  

   张保国有句“名言”:我是排爆队长,只要有排爆任务我先上。

  

  张保国的双手在爆炸中受伤,留下了僵硬的疤痕。

  一双因爆炸受伤而扭曲变形的双手,过去了十余年,手指依旧无法伸直,僵硬的伤疤深深震撼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这双手属于咱济南的一位“拆弹专家”——济南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全省年龄最大的排爆手、已年过半百的他至今仍活跃在排爆战线。近期他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这是公安部授予的最高荣誉,也是最高奖励。

  排爆工作,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在危急关头,张保国总是第一个到达排爆现场,第一个穿上排爆服担当主排手:“我是排爆队长,只要有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在生与死的对决上,他一次次向“死神”挑战。

  排爆时也会“手抖腿软”

  初见张保国,皮肤黝黑,言行中透露着沉稳。说起拆弹,他是“科班出身”。1984年,张保国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弹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军区弹药修配站。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曾经遗落在济南战场上未被引爆的各种炸弹、炮弹,逐渐在工程施工中挖掘出来,处置销毁这些“危险品”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1999年,张保国作为军区特殊人才破格引进到济南市公安局,从此在排爆一线一干就是19年。

  “人总是会害怕,尤其当面临巨大危险,大脑一下子就清空了,可能连最基本的控制身体都做不到,这种心理压力不经历生死是永远体会不到的。”张保国承认自己也曾是一位“会腿软”的拆弹专家,面对随时都有可能的爆炸,也有过胆怯和畏惧。

  他清楚地记得转业后执行的第一次排爆任务。1999年12月25日下午,济南市邮局邮件分拣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个可疑包裹,没写收件人姓名,寄件人也查无此人,包裹单上注明内装皮鞋一双,可重量显然不符,怀疑是爆炸装置。那时排爆中队还没有成立,张保国是全市公安机关唯一一名专业排爆手。排爆工作刚刚起步,条件很差,没有任何防护器材,张保国只戴了顶从派出所借来的钢盔,找了床被子,把爆炸可疑物包起来,用手捧着,慢慢往外走。

  “紧张得直冒冷汗,捧着爆炸物,双手的肌肉都僵硬了。”张保国心里清楚,万一爆炸,钢盔和被子几乎没有任何防护作用。当时在现场带队的两名领导主动靠了过来,一左一右和张保国并肩前行,这一举动给了张保国莫大的鼓舞和勇气,最终稳稳地把爆炸可疑物放到车上,运到了郊外销毁。”

  有一次济南一家大型超市接到爆炸恐吓电话,等张保国和同事接警赶到现场时,只剩15分钟。张保国运用各种检测仪器仔细搜寻,在顾客存包处发现了可疑爆炸物。张保国马上穿上排爆服,开始对可疑物进行鉴定。时间越来越近,生死就在一瞬间。重达80斤的排爆服密不透风,张保国早已汗流浃背,几近窒息,他在心里默念着:“稳住,一定要稳住!”他用左手拉开盛放爆炸可疑物的提包,小心翼翼拆除了爆炸装置。这时还没来得及脱下排爆服,他就虚脱了,一下子瘫倒在地。“双手捧着炸弹的时候,即使是排爆手,也是腿发软,手发抖的。”这是张保国以前工作中的真实经历。

  炸伤的疤痕是身上的“军功章”

  张保国的手是在一次销毁废弃弹药途中负伤的,万幸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5年3月2日,依照惯例,张保国带着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山里销毁。途中,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快跑!”张保国大喊一声,双手用力推开身边的采访记者和同事,紧接着飞快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但他还没来得及跑开,火药堆就在瞬间蹿起了十米高的大火,将他包围。

  这次事故,张保国全身有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两次住院,四个月治疗,多次植皮、矫正手术,身上因两次大面积植皮而留下了两道50厘米长的疤痕,成了挂在他身上特有的“军功章”。

  60多岁的老母亲得知他烧伤的消息,吃饭的碗都端不住摔到了地上,第二天坐了最早的长途汽车,从德州陵县农村赶到济南,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子,老母亲只喊了一声“我的儿呀”,便泣不成声。

  第二天,24小时都没休息的母亲被送回了老家。然而因担心过度,老人刚进家门就栽倒在地上,从此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年近80岁的老父亲毫无怨言地承担着照顾老伴的繁重事务。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工作,张保国每次回家看望老人,父母亲总是会说“我们都挺好的,你不用担心,快忙你的工作去吧”。 

  “面对家人,我一生都难以原谅自己。”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张保国内心是一次次的愧疚和遗憾。

  住院20多天,四岁的女儿天天缠着找爸爸。来医院之前,妻子给女儿打“预防针”:爸爸被火烧伤了,不过现在快好了!可女儿小小年纪根本不理解烧伤是怎么回事,只是听说能见到爸爸,便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医院。等女儿真的见到张保国时,上一秒还洋溢着快乐的脸上瞬间惊愕、恐惧,她愣愣地盯着爸爸的手,过了好一会儿哇地号啕大哭:“我再也不玩火了!爸爸你以后也别玩火了好不好?”说得张保国心如刀绞。

  2003年9月的一天,张保国刚刚从幼儿园接了女儿就接到了出警的命令。济南经十路拓宽工程施工路段挖出了废旧炮弹。张保国带着孩子迅速驾车驶向涉爆现场,停好车,他对孩子说,“爸爸办点事,一会儿就回来”。在与赶到现场的同事一起用肩膀将炸弹从泥坑里扛出来,装在排爆车上驶离的那一刻,张保国突然意识到,三岁的女儿还被锁在车里,此时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一身冷汗瞬时浸透了身体,他冲刺般地跑向车,发现女儿已经蔫躺在座椅上,车窗上满是手印,座位上也是,张保国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呼喊着,眼泪洒在女儿的脸上。

  不愿转行 想培养出优秀接班人

  “我是排爆队长,只要有排爆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这是张保国常挂在嘴边的“名言”。2002年,济南市公安局成立了排爆队,大多数同事接受这份危险的工作是缺少底气的,作为负责人,他不愿意看到同事因为排爆而受伤,甚至丢了性命。时隔仅仅两月,因火药自燃而烧伤双手的张保国,出现在济南市某医院的爆炸可疑物处置现场。当时他的脸上刚刚长出新皮肤,一接触阳光照射就会过敏红肿,双手伤口也刚刚愈合,还缠着厚厚的绷带。但他知道仅有的三个队员处理一个现场非常困难,自己在现场指导一下,关键时刻提醒一下,就是对战友的一份保护。

  2008年8月6日晚上,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天,危险突然而至,两家客运公司因为商业竞争,其中一家用炸弹“炸毁”的极端办法打压对手。爆炸品是由蓄电池、汽车中控设备、约1.8升汽油的塑料筒和浸满汽油的海绵组成,有远距离遥控引燃装置的遥控炸弹,一旦引爆或引燃,势必车毁人亡。当晚9点多接到警情,张保国来不及和家人解释什么,便急忙到达现场,没等同事反应过来,他就把防爆服往自己身上套。在场的同事想起张保国早年的那次受伤,非常担心,一遍遍问他“你想好要去了吗?”“没问题吗?”张保国隔着头盔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最终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过硬的技能,他又一次战胜死神,成功避免了一起恶性爆炸案件。

  作为一名“老排爆、新特警”,张保国先后完成济南市多起涉爆现场和疑似爆炸物现场的处置任务,完成重要警卫和大型活动防爆安检任务500余场次。在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作为场地安全组的副组长,张保国连续一百天奋战一线,力守最后一道防线万无一失,先后带队完成场地防爆安检任务70余场次,查获各类违禁品6000余件,确保了39余处场馆住地,近500万平方米的任务区域,20多场临时勤务现场的绝对安全。

  从2014年排爆中队被转到特警支队,当时张保国带着5个排爆队员,如今只剩下他一个老人,作为年龄最大的,其实张保国最有资格离开这个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岗位。

  “我没有理由放弃这个工作。家人的劝阻也好,父母的担心也好,自己的受伤病痛以及对女儿的亏欠、对妻子的内疚,这一切都不是我离开的理由。”张保国不愿放弃排爆事业,“我还没有培养出一个好的接班人,离开后怎么办?我有责任要培养出一批比我更加优秀的排爆队员。当我老了干不动了,我想起来自己做了这一件事,会觉得对得起帽檐上的警徽,我问心无愧。”

  相关阅读:生死线上勇排爆 血肉之躯守平安——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

 

  张保国在排爆现场(警方供图)

  张保国(中)查看废弃炮弹。(警方供图)

  “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我敢于接受‘死神’的挑战。”

  “我是排爆队长,我就是第一排爆手。只要有排爆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

  “我们团队一个月完成60场安检任务,最多的一天完成11场安检,都保证了万无一失。”

  ……

  张保国,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副调研员、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已在排爆这个危险的岗位上工作了19年。在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技术,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先后成功处置涉爆现场90多次,排除爆炸装置20多个,鉴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900余次。

  “张保国同志十九年如一日,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工作最前沿,带着七级伤残不断向‘死神’挑战,用鲜血和生命时刻守卫着泉城安全。”在7月4日下午举行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授奖仪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代表市委市政府给予张保国高度评价。

  “有过胆怯和畏惧,但我无怨无悔”

  1984年,张保国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的弹药专业,15年的军旅生涯铸造了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毕业后,作为“科班出身”的张保国被分配到济南军区弹药修配站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曾经遗落在济南战场上未被引爆的各种炸弹、炮弹,不断在工程施工中被挖掘出来,处置销毁这些“危险品”成为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特殊人才,张保国被破格引进济南市公安局。

  筋骨,为使命而锤炼;灵魂,因忠诚而升华。

  1999年12月25日下午,市邮局邮件分拣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个可疑包裹,上面写着“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举报中心负责人”收,没有具体收件人姓名,寄件人为“埠村煤矿张胜利”,但是查无此人。另外,包裹单上注明内装皮鞋一双,可重量显然不符。由于此前分拣处曾发生过一起邮件炸弹爆炸事件,工作人员怀疑是爆炸装置。

  那时排爆中队还没有成立,只有张保国是公安机关唯一一名专业排爆手。由于排爆工作刚刚起步,没有任何防护器材,张保国只戴着一顶借来的钢盔,用一床被子小心翼翼地把可疑物包起来,捧着慢慢往外走。

  张保国很清楚,万一发生爆炸,钢盔和被子几乎没有任何防护作用。

  “当时紧张得直冒冷汗,双手都僵硬了。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这样做。”张保国回忆说,现场带队的两名领导主动靠了过来,一左一右与张保国并肩前行。他慢慢地不再紧张,步伐也稳了,手臂更有力了。最终,可疑物被顺利运到郊外销毁。

  这是张保国转业到公安局上班的第一次排爆任务。类似的危险事件,他已累计处理过上百起。

  2004年7月9日,“亚足赛”开幕前夕,一家大型超市接到爆炸恐吓电话,犯罪分子声称不把20万元存入指定账户就要引爆炸弹;

  2008年8月6日晚上,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2天时间,两家客运公司因为商业竞争,一家公司采取用炸弹“炸毁”对方的极端方式,将一个装有爆炸物的黑色塑料袋放在一辆长途客车上……

  一次次险情在张保国面前都化险为夷。

  张保国坦言:“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可疑物,也有过胆怯和畏惧。但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我敢于接受‘死神’挑战,无怨无悔。”

  “我是共产党员,是排爆队长,只要有排爆任务我先上”

  “我师父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性格还谦虚随和,耐心地教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排爆手。”特警支队排爆中队队员陈龙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张保国时,他的手还经常肿胀。这是张保国在工作中受伤后留下的伤疤,每到冬天他的手都会干裂出血,但并没有因此耽误任何工作。

  2016年10月2日,青岛某地发生一起爆炸案。作为省内排爆领域的尖兵,张保国临危受命奔赴青岛,对剩余爆炸装置进行拆除。

  途中,张保国详细了解案件的经过与爆炸装置情况,4日早上到专案组报到的时候,他已经摸清楚了爆炸装置的配方、分量,画出了爆炸装置的电路图,并提出了拆解的实施方案。临时排爆小组成立时,现场指挥领导怕人手不够,准备安排10余人参与销毁工作。张保国摇了摇头,伸出了三个手指说:“我们3个人就足够了。”张保国当时心里想的是怎样才能最安全地处置,他有自己的“三最”原则:用最少的人数参与、用最少的次数接近、用最短的时间拆除。

  排爆小组由张保国担任组长,他根据了解的情况制定了严密周全的排爆方案。陈龙说,当时剩下的5枚爆炸装置,首先要确定爆炸原理是否一致,不然处置方案也要调整。在看到爆炸装置有两根一样的铁丝后,其他人都不敢确定哪根线是引爆开关、哪根线是电源线时,凭借“老道”的经验,张保国一眼就看出开关线。“应该剪这一条线”,张保国伸出左手的食指,指了指里面那根决定着3人生死的线。最终,5枚爆炸物成功处置。

  记者了解到,张保国有一个习惯:没事时经常去各处的电子商城买最新的开关,买回去就研究个透。因为,这些开关有可能就是他将来在工作中会遇到的爆炸装置配件。

  张保国知道,大多数同事接受这份危险的工作缺少底气,而作为排爆队的负责人,早已把排爆当作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看到同事受伤甚至牺牲。为了给大家打气,也为了大家的安全,张保国在现场经常对队员们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排爆队长,我就是第一排爆手。只要有排爆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他是这么说的,也始终是这么做的。每一次排爆,只要存在危险,他都会穿上七八十斤重的排爆服,第一个走向“充满着意外与危险的战场”。

  在排爆队员的眼中,张保国不仅是他们专业上的严师,更是生活中的益友。多名同事都说,张保国在工作和生活中判若两人,工作上要求极为严格,生活中他又和蔼可亲,队员们有不理解的地方他随时解答,自己也不明白的就一起研究。排爆中队队员王彬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同事在办公室热聊特斯拉线圈,张保国插话进来,把特斯拉线圈的性能、原理讲了一遍,一下子让他们震惊了。“我们认为他已经50多岁了,对新鲜事物了解的肯定不如我们多,没想到一开口才发现这么专业。”

  “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是那个最先站出来的人”

  “张保国对女儿影响很大,孩子从小就很省心,是他引导得好。”张保国的妻子李静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劝说张保国调换工作岗位,虽然他总是答应“好好好”,但还是放不下这份喜欢的事业,哪怕因为排爆差点牺牲也没有动摇。说起2005年那次事故,李静至今心有余悸。

  2005年3月2日,依照惯例,张保国带着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山里销毁。当他正在给跟队采访的记者讲解时,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起火。“快跑!”张保国大喊一声,迅速推开身边的记者和同事,紧接着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但他还没来得及跑开,瞬间蹿起的10米高大火将他包围……

  这次事故,造成张保国全身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两次住院,四个月治疗,多次植皮、矫正手术,身上因两次大面积植皮而留下了两道50厘米长的疤痕。

  李静说,其实她明白张保国的想法,如果他提出调换工作岗位,领导或许会考虑,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张保国心里明白,单位里他是最专业的排爆手,如果他走了,其他人接触这些危险的“家伙”时,出意外的几率会更高。张保国常说,组织给他安排了这份工作,就要干好,如果大家都挑肥拣瘦,那单位还能正常运转吗?

  说起2005年那次事故,李静哽咽地说,当时张保国的同事去接她时,只说了句:“张保国出点事,在医院。”她心里立即就明白了,这绝不是小事。一路上她心里想的是,只要张保国还活着就行,他们的家就还算完整。

  4岁的女儿要来看爸爸,来之前张保国让李静专门对女儿说:“爸爸被火烧伤了,不过现在快好了!”可女儿小小年纪根本不理解烧伤是怎么回事。等女儿真的见到张保国的样子,快乐的脸上瞬间满是惊愕、恐惧。过了好一会儿她突然号啕大哭:“我再也不玩火了!爸爸你以后也别玩火了好不好?”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掉下了眼泪。

  老母亲知道他受伤后,因担心过度导致半身不遂,从此生活无法自理。父母知道张保国从事的工作很危险,虽然时刻牵挂着他的安危,但从来都是支持儿子的工作。老父亲曾说,他们虽然养育了保国,但国家培养了他这么多年,他就应该好好地工作,不然对不起国家的培养。

  “我欠父母、妻儿的实在太多了。但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宁,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是那个最先站出来的人!”虽然满怀对家人的歉疚,但张保国的话语坚定依旧。

  记者手记 为民·无悔

  几天来的接触采访,张保国的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对排爆工作的无怨无悔。

  有人曾问张保国,“面对这个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岗位,你有没有想着离开?”

  “我没有理由离开。是济南公安这个优秀集体培养了我,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我有责任培养出一批比我更优秀的排爆队员。”张保国的回答很简单,也很朴实。“当我老了干不动了,我可以说自己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过贡献,我对得起帽檐上的警徽,我问心无愧。”

  虽然已年过半百,在全省排爆手中年龄最大;虽然身有残疾,亲朋好友多次劝说,但张保国从未想过要离开自己热爱的这个岗位。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壮丽篇章。

  “献身公安排爆事业无怨无悔,保国为民历尽危难无上荣光。”这是张保国的铮铮誓言,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综合生活日报、济南日报等报道)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赫洋

推荐阅读
  • 山东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事项全部网上运行

    5982db84589c245777.png

    据介绍,去年以来,我省建成了省级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运行系统,组织梳理了省级权力事项清单及网络运行流程等要素,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海洋渔业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等11个省直部门、单位上线试运行。省直各部门、单位要于9月底前上线运行,市县两级各部门、单位于...[详细]

    07-31 08-07大众日报
  • 山东省对38家省管用人单位开展随机抽查

    00123f37b9ae08b901d43c.jpg

    我省对38家省管用人单位开展随机抽查。省人社厅近日印发通知,7月30日起对38家省管用人单位开展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随机抽查。[详细]

    07-31 08-07大众日报
  • 新闻联播点赞山东:深化“一次办好”优化营商环境

    QQ截图20180731074258.png

    央视网信息(新闻联播):山东省瞄准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从“一次办好”改革入手,深化审批便民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山东潍坊的曹飞最近忙着为开办餐饮企业跑手续,越来越简单的审批流程让她有些意外。[详细]

    07-31 07-07央视网
  • 上半年居民收入榜出炉 山东14967元 你有没有拖后腿?

    QQ截图20180731074058.png

    与全国水平相比,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这9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91元,增长8.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详细]

    07-31 07-07中国新闻网
  • 济南“拆弹专家”张保国行走在生死线上 与死神正面交锋19年

    一双因爆炸受伤而扭曲变形的双手,过去了十余年,手指依旧无法伸直,僵硬的伤疤深深震撼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这双手属于咱济南的一位“拆弹专家”——济南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全省年龄最大的排爆手、已年过半百的他至今仍活跃在排爆战线。近期他荣获“全...[详细]

    07-31 17-07大众网
  • 青岛市出台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

    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推进法制政府建设,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试行)》和《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详细]

    07-31 16-07青岛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