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齐鲁网7月24日讯日前,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力争到2022年,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基本形成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优良、组织方式高效、经营主体集约、农产品市场繁荣的现代高效优势产业,半数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到2028年,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引领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家左右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功能布局上,全省构建“四区引领、三园示范、三区同建”的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格局。“四区”引领指的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农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区,其中农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区要推进苏丹-中国农业合作开发区、斐济-中国渔业综合产业园、俄罗斯-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园区等国家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以政策创设为引领,以服务农业对外投资贸易为核心,搭建农业“走出去”公共平台,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
“三园”示范则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和农村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家左右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新引领、效益惠民”的原则,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建成一批功能清晰、要素齐备、模式创新、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农业科技园区,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实现全覆盖、无缝衔接,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农村创客服务等平台,吸引进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带动现代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三区”同建指的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小麦、玉米、水稻粮食生产功能区5200万亩,建成千亿斤粮食产能省。在永久基本农田内,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400万亩,完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保障棉花生产能力。稳定花生、大豆种植面积,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规模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为重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到2022年,力争创建50个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每个县建立一个100亩以上的攻关试验区
《规划》指出,要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工程,围绕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加快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重点推进“四区五化”建设,聚焦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特色区,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试验示范粮食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大力推行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带动全省粮食生产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实现粮食绿色可持续发展。到2022年,每个县建立一个100亩以上的攻关试验区,打造一个1万亩以上的示范区,建立10万亩以上的辐射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万亩以上。在东营、德州、滨州适宜地区,扎实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全省建成50家左右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编制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科学评价标准。通过实施高效特色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发展平台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支持果品、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蚕桑、苗木花卉、油用牡丹和蜂业、驴业、兔业、水产品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到2022年,创建50个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以上特优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500万亩以上,产品优质率达到85%以上;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800万亩以上,发展森林旅游,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70处以上。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种养、龙头企业带动、现代要素聚集、“生产+科技+加工+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学确定产业园建设布局,准确把握产业园功能定位,将产业园建设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新型经营主体“双创”的孵化区,示范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核心区。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家左右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以上,形成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共生发展、梯次推进的产业园发展格局。
推出70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农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深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大力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到2022年,创建100个农产品品牌基地,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挖掘遴选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推出70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企业产品品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定产品标准、行业标准,对接国家、国际标准,建设一批区域质量标准中心和标准化创新平台。
开展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 实现便民服务不出村
智慧农业发展示范工程。以发展数字农业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不出村。组织产学研单位开展物联网、精准农业、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标准、平台和产品研发,建设一批农业互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等农业主体,建设完善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渔业、特色林产品和高效经济作物等领域应用。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提高远程监控、数据分析、测土配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保障支撑能力。
到2022年,培育6-8家农业“走出去”重点企业
继续保持发展山东农产品、食品出口大省优势地位,加大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示范效应,带动提升内销农产品质量。以蔬菜、果品、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集聚区建设,到2022年,重点建设20个出口产业集聚区。培育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到2022年,培育60-80家出口农产品示范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区”建设,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区域的农业合作,鼓励涉农企业到境外进行农业资源开发、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带动农业装备、生产资料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到2022年,建设8-12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对外合作“两区”。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在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港口码头等领域进行整体布局,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到2022年,培育6-8家农业“走出去”重点企业。提升远洋渔船装备水平,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积极发展南极渔业,加快推进远洋渔业海外综合性基地建设。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山东把民生项目作为绩效管理的重点,着力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不断提高民生资金绩效。在强化绩效管理,拧紧民生资金使用分配“责任阀”方面,把民生项目作为绩效管理的重点,着力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不断提高民生资金绩效。[详细]
山东省气象台于23日14:10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3日下午到24日早晨,临沂、日照、青岛、潍坊、淄博、德州、滨州和东营等市有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23日中午,虽然济南市区的天色阴沉,乌云似乎已经做好了来场大雨的准备,但是大范围的降雨却迟迟不肯出现。[详细]
这是一组抢眼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市外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937.18亿元,同比增长23.49%;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23个,同比增长161.7%;实际到账外资70.1亿元,同比增长79.6%,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2.1%。这是一批名企的选择: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苏黎世保险、每...[详细]
7月23日,青岛市旅游大项目现场观摩暨招商推介会在西海岸新区召开,青岛市政府副市长栾新出席会议,各区市旅游主管单位负责人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投资分会投资商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详细]
齐鲁网7月24日讯7月24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网站获悉,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蓬莱港口岸4个新建泊位对外启用的批复。经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央驻鲁口岸检查检验单位验收,位于蓬莱港口岸开放范围内的烟台港蓬莱港区2×50000吨级通用泊位工程(8#泊位)和蓬莱中柏...[详细]
智慧泉城打造“有温度”的群众办事一站通舜网讯“越来越方便了,以前提取公积金还得写申请,单位盖章,现在带着身份证直接可以办理,几分钟就办好了。”来济南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积金还款的市民赵先生满意地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