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到2022年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千帆竞逐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山东省为医养健康产业设定了“万亿级”航向标。
如今航线图绘就完成。6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首个印发实施的专项规划,同时也是我省历史上首个健康产业规划,对我省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领域、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谋划。
设定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
作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医养健康不同于传统健康产业,有其独特目的,涵盖不同领域。《规划》明确,医养健康是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大健康产业,是以维持、修复和促进健康为目的,以医和养为核心特色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相关产业统称,涵盖了全产业链条、全地域范围,覆盖全体人群、全生命周期。这是我省首次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表述和界定。
省卫计委主任袭燕介绍,我省人口基数大、生态环境好、医养健康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省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二,2017年全省出生人口174.98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量均突破1亿。老龄人口基数大,60岁及以上老年人2137万,占总人口的21.4%,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幼儿保健、养老保健特别是老年病诊疗、老年护理、康复及中医药等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30元。我省是全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枢纽,周边河南、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人口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6年,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428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但相较美德日等发达国家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以做优做强做大全省医养健康产业为总体目标,《规划》分解了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初步构建起具有山东特色、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到203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15%,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全面形成,优势领域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构筑“三核三带多点”
发展格局
根据我省医养健康各领域的特色优势,《规划》确定了十大重点领域,分别是: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数据。
基于我省各地不同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规划》构筑“三核三带多点”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展。
“三核”凸显引领作用:济南依托大数据、医疗和科研优势,打造高端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青岛依托海洋优势、制造优势、生态优势,打造海洋生物医药高地和高端智能医疗集聚区;烟台依托仙境海岸、海洋药物优势,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区和养生养老胜地。
“三带”扩大产业集聚优势: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组成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打造以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海洋旅游、海洋运动、海洋食品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带;济南、枣庄、济宁、德州、聊城、菏泽六市组成运河养生健康产业带,打造以健康旅游、健康养生、健康食品为重点的健康产业集聚带;泰安、淄博、莱芜、临沂四市组成鲁中南山区健康产业带,打造以绿色食品、山地养生、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带。
根据各市产业特色优势,《规划》确定了潍坊健康食品输出基地、济宁健康文化传播和养生养老目的地、泰安高端健康旅游基地、威海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制造基地、临沂健康养老服务基地、菏泽“中国北方医药城”六市目标定位,为我省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提供多点支撑。
首只百亿级母基金已设立
为确保医养健康产业战略布局落地做实,《规划》提出了以“实施一批创新工程、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探索一批“互联网+”模式、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健康特色小镇、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批”重点任务并逐一进行分解。在“实施一批创新工程”任务中,提出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展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重大防治关键技术和早期筛查靶点发现与设备研发等细化任务。
在配套政策保障方面,《规划》提出搭建科技创新、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展示交易和开放合作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科技、金融、数据、交易、合作等共性关键服务。
袭燕介绍,我省将建立省级医养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每年滚动实施医养健康产业重大项目100项。目前,我省已初步确定设立2只医养健康产业母基金,第一只母基金现已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日前,21名山东管理岗援疆教师在喀什进行对接培训,这标志着我省正式启动国家“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崔升平介绍,根据教育部等4部委要求,我省积极组织开展“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详细]
今年年初,济南市市中区项目拆迁建设在十六里河街道万科南北康B6地块建设现场设擂台赛并正式启动。自此,市中区对标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持续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抓特色项目,将项目建设作为“弯道超车”的机遇,用“项目为王”助力品质市中建设。[详细]
山东自2016年11月正式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截至今年5月底,济南、青岛两地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9618件、10222人。案件起诉至法院后,市中区法院通过法律援助中心指定了辩护人,向徐某解释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徐某表示愿意认罪认罚。[详细]
为助力山东精品旅游发展,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提升旅游饭店业服务质量,6月25日,由省旅游发展委主办、省旅游饭店协会承办的山东省旅游饭店服务质量社会化监督活动启动仪式及培训班在济南举行。[详细]
■在青岛福宁园公墓里,有一片红十字生命奉献林,这是青岛市专为遗体捐献者设立的纪念公墓。文明青岛已经成为青岛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青岛人正凝聚起这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详细]
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全新尝试。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山东共批复同意5个县(市、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分别是平度、寿光、莒县、荣成、济宁市任城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