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向上的力量 青岛遗体捐献工作走在前列

2018-07-02 09:30: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在青岛福宁园公墓里,有一片红十字生命奉献林,这是青岛市专为遗体捐献者设立的纪念公墓。在这里的每一棵树下,都长眠着一位遗体捐献者。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被镌刻在了奉献林的纪念墙上。

  □记者 赵 波

  “她是天使,把微笑留在人间,给更多家庭带来生的希望。”

  “愿孩子在天堂没有病痛,愿接受捐献的人勇敢活下去。”

  “我和家人身体健康,已经相约找个合适的时机,到红会签订捐献协议。”

  ……

  连日来,小九月患病离世却在人间留下大爱的故事在岛城持续发酵,九月及其家人的义举不仅感动了青岛,也感动了全国。网友们纷纷留言向九月一家表达敬意,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捐献意义的讨论和对大爱精神的全新解读。

  青岛是一个爱的磁场,人人乐于奉献,有一种凝心聚力的伟大力量。青岛市民从来不缺乏爱心和热情,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正如青岛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建中所说的,每一个捐献者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青岛的城市形象不仅因其时尚美丽、独具魅力而享誉中外,也以其满满的正能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而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彰显。

  红会捐献热线烫手——

  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器官捐献

  6月29日,家住市北区的宋女士和王女士一同来到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表”。“人活着身体是自己的,过世了身体就献给社会,帮助他人。”宋女士说,她很早就有捐献器官的想法,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看到小九月的事迹后,马上和好姐妹王女士一起来登记:“看到那么可爱的孩子离世,当然很心痛,但想到她的生命又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又感到很欣慰。我们两个平时聊天就谈到要捐献器官,这一次下定决心一起来登记。”

  “最近几天,我们办公室无偿捐献热线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22日清晨刚上班,办公室的无偿捐献热线电话就在响,几乎持续了一整天。

  一名决定无偿捐献遗体的老人因卧病在床,就手写了一份委托书,由妻子儿女帮他到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表”。家住市北区的李承刚也是一位捐献志愿者,前不久,他和母亲徐秀珍两人一同来到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表”。母子两人签字同意在去世后,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遗体和器官。在执行人一栏上,李承刚和母亲相互签字,互为对方的捐献遗体执行人。李承刚说,“在填写‘捐献登记表’时,有一栏是填写捐献哪些器官,我和妈妈都填的是全部。希望自己离世后的某些器官能帮助到急需救助的人,但如果‘没什么可用的’,就让自己的遗体为医学研究做点小贡献。”

  市红十字会负责器官捐献的张少芹处长告诉记者,随着宣传力度增加以及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器官捐献,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奉献社会的觉悟。一些老年人想到自己去世后“化作一把灰”还不如多给国家、社会、他人作一些贡献,而年轻人则思想较开放,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近两年有很多年轻人主动来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表示自己愿意在身后捐献。“今年的76例捐献者中,就有15名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

  由一个群体到一种风气——

  青岛捐献数量全国排在前列

  从上个世纪青岛的沈福彭和束星北两位著名学者做出捐献的约定开始,由一个人到一个群体,再由一个群体到一种风气,青岛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工作快速发展,这其中凝聚着千千万万青岛人的奉献和爱心。王建中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市器官捐献已达526例,捐献大器官1600多个,遗体捐献数量达到782例,角膜捐献869对,这些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在前列。”王建中说。

  2010年初,青岛市成为全国首批器官捐献试点城市并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从2014年开始,青岛市的器官捐献数量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一方面,青岛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捐献志愿者增多;另一方面,我市国内一流的OPO中心(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以过硬的技术建起了全链条的规范标准,被国内器官捐献界称为“青岛模式”。在“青岛模式”中,捐献的器官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目前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的捐献器官利用率位居全国前列。

  市红十字会还与各遗体器官接受机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采取建立捐献者奉献展厅、改扩建捐献者纪念林、为捐献者建电子墓园、设立捐献者纪念日、出台支持器官捐献政策等多项举措,推动了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

  “我决定了,父亲虽然不行了,但可以让他的器官留下来,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2012年7月31日中午,在西海岸新区开出租车的陈淑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替父亲捐出器官,挽救别人的生命。他60岁的父亲陈希玉因意外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被判断为脑死亡。陈希玉是我市第二例器官捐献者,也是首例在本地实施的器官捐献。

  这是刚刚上演的生死时速——湖北中年男子重病急需换心救命,今年6月,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岛出现合适供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医生立即赶往并连夜取出器官,当天从青岛至武汉的东航航班全程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点燃生命希望。两天后,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李先生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这是并不久远的一幕——就在今年3月的一天,李沧居民夏长旭在驾驶校车载20多名孩子回家时,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前,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校车稳稳停靠在路边,打开车门让孩子们安全下车。在夏长旭救治无望时,妻子忍痛做出决定:丈夫去世后,将他能用的器官捐献出来,来给其他患者重生的机会。最终,夏长旭让一位患者重获新生,两人重见光明……

  无论是为我们所知的还是不知的捐献者,他们的生命或许短暂,却给很多濒临破碎的家庭带来生的希望和团聚的可能,将大爱永留人间。

  城市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青岛友善开放的城市精神得以彰显

  热心善良,侠肝义胆,青岛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中一直有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88岁高龄的青岛好人文化促进会会长黄屡灿非常关注捐献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爱的磁场、情的摇篮,是一种凝心聚力的伟大力量!我希望能收集更多这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影响、感染、教育更多的人,热爱我们的城市,无私奉献、关爱他人。”黄屡灿表示,青岛的遗体和器官捐献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应该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持发扬下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对‘爱’的最好诠释,它将不断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激励我们把青岛建设成最美好的家园。”黄屡灿说。

  公民逝世后捐献遗体和器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臧运金告诉记者,青岛的器官捐献氛围非常好,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器官移植水平提高的带动下,器官捐献工作也会不断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无偿捐献器官可以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这是一种大爱,是体现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标志。”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刘文俭告诉记者,青岛有这么多的捐献者和捐献志愿者,青岛的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说明青岛文明的土壤非常深厚,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从中得以彰显。文明青岛已经成为青岛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青岛人正凝聚起这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200名教师将赴喀什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

    QQ截图20180702084626.png

    日前,21名山东管理岗援疆教师在喀什进行对接培训,这标志着我省正式启动国家“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崔升平介绍,根据教育部等4部委要求,我省积极组织开展“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详细]

    07-02 08-07大众日报
  • 半年完成百亿投资!济南市中1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开工

    QQ截图20180702084407.png

    今年年初,济南市市中区项目拆迁建设在十六里河街道万科南北康B6地块建设现场设擂台赛并正式启动。自此,市中区对标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持续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抓特色项目,将项目建设作为“弯道超车”的机遇,用“项目为王”助力品质市中建设。[详细]

    07-02 08-07齐鲁壹点
  • 山东试点量刑新规一年半,万余罪犯自愿如实供述罪行

    20180421091302_7401.jpg

    山东自2016年11月正式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截至今年5月底,济南、青岛两地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9618件、10222人。案件起诉至法院后,市中区法院通过法律援助中心指定了辩护人,向徐某解释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徐某表示愿意认罪认罚。[详细]

    07-02 08-07齐鲁壹点
  • 山东首聘150名旅游饭店义务监督员 助力饭店业服务质量提升

    1429082000441.jpg

    为助力山东精品旅游发展,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提升旅游饭店业服务质量,6月25日,由省旅游发展委主办、省旅游饭店协会承办的山东省旅游饭店服务质量社会化监督活动启动仪式及培训班在济南举行。[详细]

    07-02 08-07大众日报
  • 一次办好!山东已批复5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全新尝试。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山东共批复同意5个县(市、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分别是平度、寿光、莒县、荣成、济宁市任城区。[详细]

    07-02 09-07新锐大众
  • 山东:兑现"一次办好"承诺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6月20日,济南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工作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济南市市长孙述涛表示,“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下决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详细]

    07-02 09-07齐鲁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