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乡村文化振兴留住形守住魂

2018-06-20 09:49: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程芃芃

  桓台县民众对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了,有的村举办了高档次“村晚”,有的为村里的好媳妇、文明户等现场颁奖,有的把乡村“压箱底”的历史传说搬上舞台,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反哺着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田欣 胡正鹏

  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

  浑厚的唱腔、优雅的歌舞、逗乐的表演……空闲时候就去百姓大舞台一展风采,对于桓台县马桥镇的村民来说,这些都已司空见惯。作为在当地已经颇具名气的一档文化艺术节,今年已举办第四届了。

  “这几年不管是文化下乡,还是镇上的‘春晚’,都给我们这些草根‘明星’提供了广阔舞台,越唱越自信,一点不比城里的条件差,‘化蝶’这个名字就是寓意破茧成蝶。”作为文化艺术节上的“名歌手”,崔香梅不仅是马桥镇唱响艺术团团长,还组建了自己的“化蝶乐队”,说起文化艺术节,她感触颇深。

  在家门口就能登台演出、欣赏表演是桓台县农村群众享受多年的一项福利。县里年均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00余场、中心文化团队村村行演出10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000场、培训农村各类文艺人才5000人次。同时,指导各镇、村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传统民俗为主要内容,开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项目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一镇一支特色中心文化团队、一村一支特色文化活动分队,培植具有鲜明镇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从文化设施建设到文化活动开展,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红利。近年来,该县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以打造示范性村(居)文化大院作为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出一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典型,预计到2020年全县一级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将达到5处,二级标准的综合文化站达到4处。全县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具备示范性藏书量1500册以上的、有完备数字设备的农家书屋数量将达到200家,卫星农家书屋100家。提升建设一批示范性广场戏台子,到2020年全县建成农村文化广场戏台子100处。同时,加强对经济薄弱村文化大院提升的扶持力度,让经济薄弱村在乡村振兴中达到文化基础设施的均等化。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管是华夏粮仓博物馆,还是八里庙老醋店博物馆,都会迎来很多回忆乡愁的市民。人们走进这些风格不一的博物馆,看老辈人使用过的农具,听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讲解,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游。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近年来,桓台县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蓄积推进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到农村演出、镇村文艺调演等方式,在镇村广泛开展有关孝行善举、国学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及技艺展示、传承等传统文化活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同时,加大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历史遗存、历史印记的建筑、农具、古树名木等的保护与展示,留住“乡村记忆”。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芦苇宫灯为例,第五代传人田江承告诉记者,湖区村民历来有编织苇筐、苇篮的传统,苇编技艺也成为代代传承的拿手技艺。过去村民大多是在农闲时节编织自用,没有形成产业和规模。随着马踏湖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游客把苇编作为一种工艺品争相购买,原来村民眼中的日用品变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小小的苇编孕育出巨大的商机。现在,马踏湖区以芦苇画、工艺苇帘等为代表的农村文化产品畅销全国,辐射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带动当地农民年均增收近万元。

  5月份,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成立,开启了桓台非遗事业新的一页。近年来,县里先后进行了数次集中普查,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共走访了非遗传承人、老艺人2000余人,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被记录下来,并对特别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扶持,促进产业开发。目前部分传承人已创办了家庭作坊,注册成立了公司,安排了大量人员就业。“非遗”产品及衍生品企业围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传统工艺类企业依托科技和“互联网+”,不断延伸产业链,涌现出一批“非遗”创新企业。

  农村文化反哺乡村振兴

  起凤镇辛泉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6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五化”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将村内多处脏乱差的空闲地建成5处文化广场。村南面建成以双拥共建为主题的白杨广场,村西面建成以记忆乡愁为主题的思源广场。通过优化居住环境,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硬实力”。在此基础上,村里还成立了棋牌、书画等7个文体协会。通过文体活动,拉近邻里关系,无形中化解了群众矛盾,提升了村庄活力,推动了村内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辛泉村村主任胥家铭告诉记者,在省级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辛泉村提出了“用善治善举,赢民心民意”,坚持“五化提升做前提、暖通产业壮基础、村庄文化为支撑、乡风文明是根本”的治村理念,齐心共举打造“三十姓氏、和睦亲居,千百村民、同心筑梦”的秀美辛泉。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1-5月全省经济持稳向好发展 动能转换快速推进

    置顶1.jpg

    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网上零售额增长43.8%,同比加快20.7个百分点;对限额以上零售额贡献率达17.7%,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传统行业转型加快,1-5月建材行业中,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增加值增长12.0%;有色金属行业中,合金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详细]

    06-20 08-06新锐大众
  • 济南公租房申请首日470人报上名 特殊困难群体优先摇号

    置顶2.jpg

    带上马扎凉席蚊香,市民申请公租房提前一天就来排队。据统计,截至6月19日5点30分,济南市公租房报名首日,共办理低收入认定凭证470户(含线上)。房管部门负责人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申请者可根据自身时间前来办理,不需要扎堆排队。[详细]

    06-20 08-06齐鲁晚报
  • 人民日报关注济南养犬管理:一键能寻犬 遗弃要罚款

    置顶3.jpg

    针对流浪犬管理和养犬规范等问题,济南警方多措并举。为此,济南公安犬只管理部门搭建共同管理收容流浪犬的平台,将动物保护组织和爱心人士引入平台,来解决所收容的流浪犬管理难题。 [详细]

    06-20 08-06人民日报
  • 人才政策升级版来了 青岛五年内全球招贤百万

    置顶4.jpg

    在全国创新性提出“举家引进”理念,建立人才及配偶编制“蓄水池”和人才子女优质基础教育学位“蓄水池”,拿出专门编制资源、学位资源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其中包括三个子工程:  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主要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详细]

    06-20 09-06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桓台:乡村文化振兴留住形守住魂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近年来,桓台县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蓄积推进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农村文化反哺乡村振兴  起凤镇辛泉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6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五化”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将村内多处脏乱差的空闲地建成5处文化广场。[详细]

    06-20 09-06大众日报
  • 筑牢振兴乡村教育底盘: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017年9月,李炅秀被评为临淄区首批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在临淄区教育督导室督学刘建伟看来,想要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就得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详细]

    06-20 09-06大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