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左图:茂林修竹环绕中的日照市东港区下元一村。右图:莱阳市姜疃镇濯村的樱花雨。
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社区生态农庄里的喷泉。
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航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为构成中国乡土社会的基础单元,乡村承载着传统风俗,记忆着历史变迁。它是故乡所在,是都市人的情感寄托。美丽乡村,要让人们过上一种延续着历史与传统、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希望、握得住幸福的现代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坚持绿色发展,创建美丽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放眼齐鲁大地,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绿色
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推进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它不是原始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而是由高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生态农业。它要求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遵循生态规律来组织农业生产,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海阳市农民王洪波种植大棚草莓多年,草莓的生长周期一般在7个月左右,平均7—10天需要浇一次水,对水的需求量较大,现在他用上了滴灌设备,省水又省力。王洪波说:“传统的灌溉浇一遍水,这个井里的水一天还不够,得四五天,现在有五六个小时就够了,能节省70%-80%的水。”滴灌、喷灌等设备除更加节水外,还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
我省水资源短缺,全省当地水资源总量308亿立方米,仅约占全国的1%,但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却分别约占全国的7%、6%和9%。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连续15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根据《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800万亩以上,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65%以上。
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一个大棚能产出7种产品,通过七位一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上一环节产生的垃圾变为下一环节的原料,这是诸城市枳沟镇的山东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公司副总经理刘焕军介绍,这种七位一体的农业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是将“果树种植、食用菌栽培、生物饲料生产、畜禽健康养殖、畜禽粪便沼气处理、有机肥生产应用、沼气能源开发应用”有机结合,实现各个环节互补共生、农业资源相互转化,形成一套和谐、高效的生态循环体系。
像这样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正在齐鲁大地开花结果,带动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补齐乡村生态短板,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全方位的发展。
十多年种树50万棵——走在日照市东港区下元一村,银杏一条街、芙蓉一条街、玉兰花一条街,掩映着一排排二层小楼,整个居住区更被茂林修竹所环绕。下元一村原址所在的天台山有林场1600多亩,由于管理不善,林区伐木、采石泛滥,村委会主任黄庆林决定收回林场,带领村民走修复生态、植树造林之路。如今山绿了,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原先的“空壳村”变为存款百万元的富裕村。绿色生态还引来了“金凤凰”。2016年,日照市头号重点旅游项目——投资上百亿的“东方太阳城”落址天台山,仅土地、山场租赁一项村集体收入每年就增收100余万元。
在山东,像下元一村这样通过绿色生态环境立村的还有很多。20年前以养鸡为主业的莱阳市姜疃镇濯村,如今已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有世界最长的樱花隧道,以及北方最大的私家园林。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濯村改造振兴坚持的原则。以原有民居村落为基础建成的占地5.1平方公里樱花园,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樱花节”,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
“总结濯村的发展之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始终不渝地坚持建设舒心、安心、放心的优美环境,引领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高云建坦言。如今,在生态立村的基础上,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濯村正与中国电建集团、中青旅集团等央企开展合作,计划投资100亿元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田园文旅小镇。
去年,我省评选出50个省级森林乡镇和500个森林村居。为加快乡村绿化美化进程,根据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实施造林绿化十大工程的通知》,我省将通过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积极建设乡村围村林、村庄公园、湿地小区,推进四旁植树、街道绿化,倡导庭院增绿、室内养绿,培植植绿、爱绿、护绿的优良乡风。每年创建森林村居500个,到2020年全省森林村居不少于2000个,省财政每个村居奖励5万元。
宜居
内外兼修,宜居留住乡愁
山东中部山地凸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不同地区的生态多种多样,不同乡村的土地、水、区位等资源差异较大。这也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搞“一刀切”。
山东以多样化为美,因村制宜、分类施策,保持乡村固有的历史、文化、风俗、风貌等,使乡村振兴各具特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分类施策看似繁杂,背后仍然有章可循。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大短板。我省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我省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民生大事,每户财政补助900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力争年内大多数农民用上洁净厕所。
去年冬天开始,淄博市桓台县北王村村民不用再为上厕所犯愁了,村民王丙东告诉记者,“都装上这种抽水马桶了,不脏不臭,干净暖和。”
2015年山东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双试点省份,这一年,淄博市启动了农村旱厕改造,在每户室外开挖化粪池,与室内的抽水马桶相连。市农工委主任曹湘毅说:“我们主要推广三格式和双瓮式,可以直接抽取施肥。”
据测算,这两种改厕模式的造价约在120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每户不低于900元的标准补贴,农户出工出料,基本不用掏钱。截至目前,山东累计投入74亿元,全省已有866.8万户农民用上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占到应改量的九成。
近几年,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农村改厕为重点,山东发起了乡村文明行动。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3月起,山东探索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一支24.96万人的农村保洁队伍成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
公路可以说是乡村的“毛细血管”,我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推动“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打通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
早上天还没亮,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东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永先就带着工人们忙碌起来。皇城镇是蔬菜大镇,前些年,由于道路条件差,赶上阴雨天货车进不来,背扛肩挑累人不说,还会把菜碰伤。道路硬化后,收购蔬菜的货车不仅可以直接开到地头,镇上还顺势建起70多家蔬菜合作社和十几处大型农场,蔬菜年销售收入达80多亿元。
在能源变革中,清洁取暖是重点,而农村的清洁取暖更是难点。我省扎实推进农村“煤改气”“煤改电”,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2020年全省70%以上的村庄要实现清洁供暖。
青岛崂山区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清洁取暖工程,明确了“煤改气”“煤改电”的总体方向和路径,快速启动15个试点村的清洁取暖工作,拟定了农村冬季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完成张村河南岸4个试点社区1800户天然气清洁取暖工程并正式通气,王哥庄街道峰山西海水源热泵和曲家庄天然气锅炉热泵集中供暖投入使用,完成8个社区3000户居民的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实现美丽乡村清洁取暖工作新突破。
对规划不再保留村庄或人口较少的“空心村”,山东原则上不再进行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环节入手,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整治、垃圾处理、便民服务等工作。
“一提到乡村风貌,我们就会想到福建土楼、江南粉墙黛瓦、陕西窑洞等,而当前,山东乡村建设最缺的就是这样的‘面子’。”在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宫晓芳看来,在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让乡村“内外兼修”。
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成为相对发达地区规避“千村一面”的尝试和探索。走进坐落在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满眼是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王国、花香扑鼻的兰花馆,还有古香古色的沂蒙山农耕博物馆、沂蒙老街等。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说,按照设计定位,这里既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还展现景观化的农耕文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代村游客数量近百万,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5万元。
文化
既要“富口袋” 也要“富脑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我省各地丰富创新活动形式,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年龄。”走在淄博市淄川区赵瓦村的村路上,1000多条“四维八德”主题的格言警句,做成墙绘,抬头可见。忠义街、孝诚街、阜康巷等以“忠孝仁和、福寿康宁”命名的街巷,让人们感受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每天晚上6点半,大街小巷近百个小喇叭准时响起,从传统文化到人际交往,从大政方针到生产技术,精准切中村民需要,不断丰富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响,就是13年。
文化的滋养,让赵瓦人焕发出不一样的“精气神”。近10年村里走出去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已近30人,20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刑事案件。
家风,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在曲阜市北元疃村,文化振兴回归到“家”这个社会构成的原点,体现在晒被子、评先进等看上去细小的家务事中。从2017年开始,北元疃村开始搜集整理13个姓氏的家风家训,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村民之间更为团结。2017年,全村“和为贵”调解室仅处理一起村民矛盾,全村无人上访。
在乡村,优秀的文化要传承,但糟粕要摒弃,不断注入新的血液。2016年,我省成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省份之一,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大力加强乡风民风建设。
“原来办个丧事需要安排3顿饭,现在变成了1顿饭,仅酒席就少摆一二十桌,取消唢呐、乐队,整个算下来省了1.3万元。”谈起丧事简办,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社区理事会成员牛培栋算了一笔账。
2017年3月,牛楼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出台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理事会成员对村里的喜事、丧事全程参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婚丧嫁娶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前些年农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之风盛行,导致一些家庭债台高筑。省文明办综合调研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督查暗访中发现,很多群众都认为红白事不该大手大脚,但迫于传统习俗和人情世故,靠个人之力往往难以打破局面。
目前我省7万多个村庄,多数已建立起了红白理事会,红白公事操办流程写进村规民约,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执行。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在我省已渗透人心。
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相结合。
临沭县朱村是我省乡村红色文化传承发扬的典型代表之一。“我们村从1939年开始就有党组织建立,一直就是红色堡垒村,要想办法把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传承下去。”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说。经过村集体的努力,朱村逐渐成为红色文化与古朴民俗相得益彰的文化特色村。
朱村提出了“红绿蓝古”的多彩朱村发展规划,围绕红色文化、绿色农业、蓝色水域和明清古建筑群落等做发展文章,建成以红色文化、生态、古韵、民俗为特色的农旅复合型示范性美丽乡村。从红色文化破题,今天的朱村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和特色乡村旅游地。
今年5月16日我省印发的《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提出,淄博将围绕“艰苦奋斗教育”主题,传承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艰苦奋斗精神;济宁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题内涵的研学旅游产品和课程,彰显儒家文化的魅力;临沂和潍坊将围绕“沂蒙精神革命教育”主题,依托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要将山东打造成新时代山水圣人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省红色研学旅游工作将建立长效机制,向更高层次迈进。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近日,日照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开展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据了解,综合民生灾害保险作为我省推进市场机制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创举,在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过程中得到全面推广,发展势头迅猛。[详细]
31日,《济南市自由职业者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对社会征求意见。自由职业者应自设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当月起逐月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允许补缴开设账户以前月份的住房公积金。[详细]
记者注意到,付琳菡见到王正凯之后,非常欢喜地让王正凯抱了起来,见到有记者给他们合影,小女孩笑得合不拢嘴。“接连发生的爱心故事,让人由衷为之竖起大拇指,我们青岛确实是一个爱心城市。[详细]
伴随着新的一月开始,济南交警也将开启一轮新的违法抓拍。这六让原则分别为:生命安全“第一让”——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详细]
五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要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中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先锋引领作用。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详细]
不久前,一份“沉甸甸”的文稿摆到了德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的办公桌上。5月25日,侯士峰的旧相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知名教授罗德尼到禹城考察,并被山东(禹城)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院聘为技术顾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