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农村,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

2018-06-02 08:46: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马景阳 王洪涛 王德琬 吕光社

  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山东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农村,着力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振兴推向前进。
坚强组织
 五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要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中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先锋引领作用。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山东不仅识变应变,还主动求变——调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副组长,一名常委任专职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成立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统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各市县党委也按此调整机构,配备力量,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五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以坚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导向,山东建设以基层干部和新兴力量相结合的农村工作队伍。高质量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深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对没有合适人选的散乱穷村,从党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
  “那时候村里没人看好她,男人都管不了的穷乱村,女人能行?”对于泰安市泰山区东孙村村党支部书记米培莲初上任时的场景,78岁的村民杨学礼记忆犹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宣誓时说过,在党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能献出生命,我遇到的困难远没有那么严重;对于个人而言,东孙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更应该干好这份工作。”米培莲告诉记者,凭借着信念,她在后来的工作中,团结带领“两委”成员,遇到困难迎头解决,用行动消除质疑。
  米培莲在村里深入开展了“强党性,公开承诺;强服务,积极践诺;强监督,严格评诺”的“三强三诺”活动,号召全村党员充分发挥表率引领作用,积极为村民和村集体服务。随后的五年里,米培莲带领“两委”班子和村民鼓足了干劲发展养殖业和花卉苗木业。随着市场变化,在看到肉牛市场的巨大潜力后,2015年米培莲果断带头调整养殖结构,引导发展肉牛产业,仅一年时间出栏量达600多头。如今的东孙村,花卉苗木、畜牧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产值过千万,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突破15000元,再也不是当年的散乱穷村了。
  “送钱送物不如选个好支部。”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表示,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发挥战斗力的保证,也是创造力的基础。锻造凝聚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职责担当。山东凝心聚力,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东斟灌村地处寿光市最东端,20年前,这里的村民住在平房里,走的是土路。而今,村里却是一派新貌:116栋别墅、3座公寓楼,586户村民半数以上买了小轿车。2017年,东斟灌村总收入6800万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
  一个不毗邻城区,不靠近交通要道,也没有资源优势的贫困村,为何能发生这样的巨变?“关键就在东斟灌村有个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党支部,村里发展有‘主心骨’。”寿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炳泉说,以李新生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摘穷帽、拔穷根。李新生注重发挥每名班子成员的特长,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两委”成员连续6届连选连任。村党支部将每月15日确定为“支部生活日”,在落实好“三会一课”基础上,组织党员群众谈心,学习外地好村发展经验,探讨富民强村路数。
  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山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带头振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农村青年积极向组织靠拢。山东省委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10条”,让他们工作有责任、待遇有保障、出路有奔头、干好有激励。从2018年开始,用一年时间把全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轮训一遍。依托农科大讲堂、“庄户学院”,让先进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现身说法,培育现代农民。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龙口石良镇尹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祥说,党员干部是村级发展的“领头雁”和“中枢脊梁”,抓好这支队伍,才是抓住根本和关键。
  “五登门”是尹村党支部多年前立下的规矩,即群众家中有生病住院的登门探望、有红白喜事的登门帮忙、有邻里纠纷的登门调解、有天灾人祸的登门帮扶、逢年过节登门慰问,这使村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成为“一家人”。对于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始终牢牢抓在手上,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的基础上,每年“七一”组织全体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这一天,党员无论离家多远、工作多忙,都要回村照上一张“全家福”,数一数村里一年来的变化,谈一谈个人一年来的收获。刘玉祥告诉记者,这一传统已经坚持了18年。
有效治理
  自治法治德治一个不能少
  乡村振兴、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山东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有效保障了村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权利。加强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德治体系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创建,实现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3月1日,莱芜市高新区郭家沟村的村报《新郭家沟》头版头条刊登的是《2017年度总结表彰暨戊戌春节联欢活动举行》的新闻,二三四版全部刊登的是评选出的优秀党员、优秀村民代表、文明之家、好媳妇、好婆婆的大幅照片,人人胸前戴着大红花,笑意盈盈。“村民都以能上村报为荣。”《新郭家沟》编辑徐仁泉说。
  “文化、道德、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人穷志不短,精神文明要抓早。”村党支部书记徐祥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哪怕他有一项好处,就值得表扬,值得宣传,至今为止,我们村1000多人,已有近600人上墙表彰。”
  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自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才能有法可依,有条不紊。而法律框架下的乡规民约的制定,发挥着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则使国家法与农村习惯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乡村规约的遵守有着内在的自觉自愿的精神基础。
  位于胶州市新城区东南部的管理村,曾是出名的散穷乱村。2001年,村集体年收入只有5万多元、集体固定资产不到10万元。而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39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年人均福利1.3万余元。
  “说起村庄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转型,就不得不提到俺村的《村规民约》,这本去年修订了5次的小册子,被村民形象地比喻为村级‘小宪法’,成为当前助推乡村振兴之魂。”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征说,这本《村规民约》不仅约定了治安管理、邻里关系、乡风民风等内容,还为村级民主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村民共同治村的一部“法典”。
  村里的关系理顺了,政策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管理村抓住胶州新城区建设的机遇,先后成立了多家集体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异村买地建工业园招商引资,增加村民就业机会,走集体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山东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着力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做得好不好,‘四德榜’上见分晓。”是如今不少济南市长清区马套村人的口头禅。富裕起来的马套村着力实施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对评选出来的“敬老爱老、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进行表彰,并在村“四德榜”上一一亮相。村里成立了邻里守望站、党员志愿者工作站,留守老人、儿童关爱站,全村形成“一家有事,各家伸手;一人有难,全村帮忙”的浓厚氛围。在为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村民段德平捐款时,一个小时就收到捐款4万多元。
健康有序
既练显功 又修潜功
  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发展,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显功与潜功的关系,既做立竿见影的工作,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工作。山东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决防止盲目冒进,坚决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反对“造盆景”供人参观。
  乡村振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山东认识到,只有带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既做立竿见影的工作,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工作,才能让乡村更有分量、质量、容量,我们的“乡愁”才能留得住,在外游子们才能心有所依、老有所归。
  如果对“齐鲁样板”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树几个典型、抓几个试点的观念里,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打造“齐鲁样板”的全局性、系统性,才能真正成为“样板”。
  “80后”的宋娜,是沂蒙山区走出去的姑娘,也是临沂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设计师。辗转苏杭等地做了五年设计师,经过她手,无数园林空间焕然一新,为什么不把自己这项才能用来为乡村发展探索一条路呢?“建造一所清净心灵的栖居地,一座古村落式的美术馆。”秉持这样的信念,宋娜带领自己年轻的团队,回到了朱家林。
  不像一般的乡土重建,宋娜没有把村民迁出去,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村子原味,宋娜拜访了村里的老木匠石匠,石砌干插墙,枣木屋脊榆木梁,这些古老民俗的特点,一一在她的设计中体现。村里空着的老屋,以村民入股的方式,重新设计成民宿、青年旅舍。
  改造后的朱家林,注入时下最流行的元素,有后现代气息的民宿,有原木风的家庭旅馆,乡村美学馆、中药展示馆错落其间……原本破败的房屋村落重新焕发活力,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
  “现在村里人人有活干,保洁员都有2000元的收入。”朱家林党小组负责人田立军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建设、民宿服务等方式,2017年实现全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山东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任重道远的漫长过程。
  1986年,姚洪远第一次当上泗水县南仲都村党支部书记,28岁的他铆足了劲,想带领村民们致富,改变贫穷的命运。“试过种桃树,但受市场行情的冲击,没见到利润甚至赔了钱,村民一气之下把桃树全砍掉了。”到2002年,姚洪远在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坐了16年,“可村民生活连年都一个样,有力气却没办法,眼看着村民们在穷山沟里打转悠。”姚洪远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就主动“下岗”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当好带头人必须靠不断地学习来强大自己。姚洪远离开家乡来到安徽经销水果,腰包逐渐鼓了起来。2011年3月,他带着经验和想法回到南仲都村,并再次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发展草莓种植脱贫,姚洪远召集村干部、党员和村民开论证大会,论证了两天,紧接着又带领村民们到全国草莓种植第一大县安徽省长丰县参观学习。总算有两户村民同意加入,姚洪远又动员了村干部和部分党员,一期33个草莓大棚便被分包建设。
  “9月份下苗,春节前就接待游客来采摘。”村民姚印国告诉记者,春节前草莓上市售价30元一斤,回本快、利润高。尝到甜头的村民愈发积极起来,姚洪远带头又规划了草莓大棚二三期的建设,截至目前,南仲都村共建有71个草莓大棚,村集体占7个。“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今年预计能过百万。”姚洪远信心满满,2016年底,村里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贫困户集体脱贫,并一举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推荐阅读
  • 财政全额出资!山东6市实施综合民生灾害保险制度

    置顶2.jpg

    近日,日照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开展民生综合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据了解,综合民生灾害保险作为我省推进市场机制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创举,在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过程中得到全面推广,发展势头迅猛。[详细]

    06-01 08-06新锐大众
  • 济南自由职业者也能缴存公积金了!数额可自行申报

    置顶1.jpg

    31日,《济南市自由职业者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对社会征求意见。自由职业者应自设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当月起逐月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允许补缴开设账户以前月份的住房公积金。[详细]

    06-01 08-06齐鲁晚报
  • 暖心!青岛五岁小女孩主动问候执勤交警 感动全城

    置顶3.jpg

    记者注意到,付琳菡见到王正凯之后,非常欢喜地让王正凯抱了起来,见到有记者给他们合影,小女孩笑得合不拢嘴。“接连发生的爱心故事,让人由衷为之竖起大拇指,我们青岛确实是一个爱心城市。[详细]

    06-01 08-06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济南交警将开启新一轮违法抓拍,专盯“开车六不让”

    置顶4.jpg

    伴随着新的一月开始,济南交警也将开启一轮新的违法抓拍。这六让原则分别为:生命安全“第一让”——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详细]

    06-01 15-06齐鲁晚报
  • 一份建议书引出的揽才故事

    不久前,一份“沉甸甸”的文稿摆到了德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的办公桌上。5月25日,侯士峰的旧相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知名教授罗德尼到禹城考察,并被山东(禹城)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院聘为技术顾问。[详细]

    06-02 08-06新锐大众
  • 讲好各国年轻一代的青春故事

    媒体是合作互信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在1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上,来自上合组织各国的新闻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驻华使节、主流媒体负责人以及有关方面代表共260余人出席开幕式。[详细]

    06-02 08-06新华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