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河长制”促河长治打造生态沂蒙 改善水环境

2018-03-27 10:34:00 来源: 沂蒙晚报 作者: 王泓钧

  近年来,临沂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实施河长制为契机,综合防治水污染、加快恢复水生态、统筹保护水资源、全面改善水环境,造就了临沂因水而生、近水而美、凭水而兴的鲜明滨水城市特色。2017年我市河长制工作代表省接受“国检”,经验做法得到水利部肯定。

  9446名河长全民治水

  每天早上,沂水县马站镇马叫旺河镇级河长张继伟都到河边开展河道巡查。自“清河行动”以来,这里共清理杨树2000棵,清除生活垃圾4处,拆除废旧房屋一处,2名河道管理员每天定时巡逻。“清河行动”前的马叫旺河,生活污水乱排,垃圾乱放,柴草乱堆;而如今的马叫旺河俨然换了个模样,河道畅通,河堤整齐,两岸清洁,宛如画境。这功劳应该归为我市推行的河长制。目前,全市共明确各级河长9446名,其中市级河长14名、县级276名、乡镇级1510名、村级7646名。

  我市坚持领导带动、市场联动、全民发动,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凝聚工作合力,确保治河常态长效。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河长,班子成员任河长,制定了“一表、一图、一书、一案、一群、一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汇总表、河流水系图、河流排查报告书、河湖保护方案、微信工作群、河长制知识进党校培训课),形成了以上率下、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

  在用好财政专项引导资金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凡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提供和社会力量承担的岸线绿化、水域保洁等管护任务,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投入河湖管护项目46个,共吸纳资金3.6亿元。在河湖岸边显要位置规范设置河长公示牌,启动“万人争做义务河长”志愿服务行动,实施荣誉河长、民间河长“双百聘用计划”,推行沿河企业河道认领制,设立共青团员和巾帼护水岗,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河长制,让“有问题找河长”成为共识,真正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

  打出治水“组合拳”

  我市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做好“治、保、管、用”四篇文章。严把涉水新建项目控污审批关,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方案,探索建立畜禽养殖等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社会化运营机制。坚持“截污、导流、清淤、处理、活水、景观”多措并举,突出抓好城区河流黑臭水体整治,重点解决污水直排等问题,努力把污水变清水、污水河变景观河。

  我市制定了《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指导意见》,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建立河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出台《临沂市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加大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纳入省里考核的44个国控、省控重点水功能区、21个市级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对2017年4个水质超标水功能区所在县区督导检查、限期整改。全面开展“清河行动”,着力抓好沿河违建、河道采砂、非法捕鱼、涉河项目“四项整治”,坚决查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八乱”行为,切实维护河流生态环境。

  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我市将生态理念与城乡建设、旅游休闲、环境治理、防洪安全等有机融合,实施一批“水利+产业”项目。目前,共新建沂河、沭河等重要河口湿地公园6处、完善提升22处。同时,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科学实施雨洪资源利用规划,建设河湾水库、袁家口子水库等水源工程,切实增强雨洪资源利用能力,提高中心城区用水保障水平。

  保障治水“常态化”

  据了解,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河长巡河行动,14名市级河长先后多次对23条重点河道巡查调研;市、县两级290名河长全部完成年度巡河任务。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实施方案和河长组织体系,所有县区和乡镇实施方案比省定节点提前两个月。

  为推动集中式治理逐步向常态化管理转变,我市积极探索符合本地河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进“河长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整合相关部门涉河数据,通过“一张网、一张图、一中心、一平台、一本账、一标准、一诉求”,搭建了与政府12345互联互通的服务热线。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治水模式,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落实一批立时见效的应急项目,建设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以来,市财政共安排配套资金10亿余元用于河流整治和水环境修复。定期、不定期对河长制体系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和主要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河长制”不跑偏方向、不流于形式。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出现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第一时间启动溯源倒追和问责机制,严格追究责任人责任,确保河长制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沂蒙晚报记者 王泓钧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