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6 08:20:00 我要评论
吕修全 来源: 齐鲁晚报 本报威海8月15日讯(记者 吕修全) 15日,市区一名已生产8个月的女士不堪压抑情绪困扰,在家中喝下农药欲自杀,幸亏家人及时发现,将她送至医院抢救。经洗胃等抢救措施,她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情绪稳定,正在住院观察治疗。
环翠区某镇居民吴女士今年30岁,2012年年初顺利生产下一名健康男婴。但生育孩子后,吴女士一直情绪低落、担心多虑、烦躁不安。在母乳哺育婴儿时,吴女士患上了乳腺炎。但吴女士拒绝就医,并怀疑自己得了乳腺癌。
14日,家人劝说吴女士,让其15日前往医院检查治疗乳腺炎疾病,吴女士当即表现出不悦。15日上午8点30分许,家人有事外出,留下吴女士和孩子在家。下午3点许,家人返回家中,发现吴女士躺倒在地,口吐白沫并呼吸困难。
在家人不断追问下,吴女士称自己喝了农药要自杀。家人忙送吴女士到镇医院抢救。该院急诊医护人员迅速为吴女士采取了洗胃措施并注射了保肝解毒药物。下午4点30分许,吴女士身体状况稳定后,由该镇医院转至四□四医院ICU室观察治疗。
吴女士的丈夫告诉记者,吴女士生育后,8个月来,一直胡思乱想,并且“总怀疑自己得了癌症了,想一死了之。”另外,吴女士8个月大的儿子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市民王先生获线索费50元)
吴女士转院至四□四医院继续观察治疗。本报记者 吕修全 摄
□延伸调查 产后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
市民郭女士坦言自己生育孩子后,也曾抑郁了4个多月,有事没事都乱发脾气。市民庞女士认为自己产后抑郁了1年多时间。四□四医院急诊中心护士长于女士认为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中,“60%多出现产后抑郁”。
据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医生介绍,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悲伤哭泣、担心多虑、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等,严重时甚至悲观绝望、自伤自杀。
百度百科统计,产后抑郁是产后精神卫生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据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医生统计,产后抑郁症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产后抑郁症的生理原因是因激素水平在产前产后的急剧变化。在妊娠期间,孕妇体内长时间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具有多种神经调节功能。分娩后雌激素突然撤退,雌激素的波动及持续的雌激素缺乏可能导致情绪抑郁;分娩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也随之变化,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与产后抑郁相关。
照顾婴儿的同时 更应关爱产妇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社会原因也十分重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分娩前恐惧、夫妻关系不融洽或不好、婆媳关系不融洽或不好、家庭经济紧张、高龄产妇、孕期健康教育缺乏等。
“重男轻女也是导致产妇抑郁的部分原因。”据产科医生介绍,有些产妇在诞下女婴后,不堪家人及社会压力而抑郁。
产妇的产后抑郁症需要家人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治疗。在药物治疗上,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严重者需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家人在预防、治疗产妇产后抑郁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生育前,家人和孕妇个人应明确角色转变,孕妇应做好当妈妈的准备。生育后,家人除照顾好婴儿外,还需要给予产妇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经常和产妇沟通,及时排解其抑郁情绪。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