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

2012年春运首日 "海陆空"发送旅客5万余人次

2012-01-09 16:13:00    作者:张小寒   来源:威海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发送旅客 旅客可 春运工作 海陆空 国铁 门将 三品 解锁 后台 我市
[提要] 昨日,2012年春运工作正式启动,市区“海陆空”客流量开始显现小高峰迹象,学生流成春运铁路客流的主力军。

  昨日,2012年春运工作正式启动,市区“海陆空”客流量开始显现小高峰迹象,学生流成春运铁路客流的主力军。据统计,“海陆空”昨日共发送旅客达5万多人次,其中,铁路发送旅客5429人次,成为本月日客流量最多的一天。

  8日,2012年春运拉开大幕,春运为期40天,将持续至2月16日。图为昨日威海火车站候车大厅众多旅客在等候检票上车。

1月8日,旅客愉快登船,踏上回家路

  10余“验票员”上岗

  “乘坐发往济南的K8262次列车的旅客请排队验票。”昨日8时许,威海火车站候车厅外,火车站副站长李铁钢一边维持验票秩序,一边提示旅客准备好身份证件和车票。候检现场,旅客排起了数十米长的队伍,依次接受实名验票。

  为尽可能使旅客走得顺畅,火车站的10余名主要负责人和后勤人员全部从“后台”走上一线,当起“验票员”。

  “我们已将安检口的工作人员由之前的3人增至7人。”李铁钢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验票效率,车站安排专人对候检旅客进行分流,使乘坐较早发车的K8262次列车的旅客优先验票入厅,从而有效避免了K8262次列车与K1066次列车客流叠加而造成混乱、拥堵现象。

  “相比‘国铁’一些车站使用自助验票设备、新增验票厅来说,‘地铁’依靠目前的人工验票和已有的安检设备,通行效率相对偏低。目前,我们将尽量通过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来提速。”市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车站可开“临时乘车证明”

  昨日上午8时许,“忘证”市民李永福通过火车站派出所的身份证号码核实验证后,在火车站售票大厅1号窗口顺利取到了一张盖有乘车证明专用章的临时身份证明。

  办证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返乡客流的增多和实名乘车制度的推行,办理临时身份证明的旅客也越来越多,7日当天就有近20人因忘带身份证而申请临时证。

  据介绍,自1月6日乘车实名制以后,无法出示有效证件的旅客可在车站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时需携带1张一寸照片,并出具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信、学生旅客出具所在学校的证明信、外籍旅客持当地使领馆出具的证明信等。

  “目前,身份核实手续需要在火车站派出所办理,火车站办证窗口据此开具乘车证明。”威海火车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尽可能方便广大旅客,车站将与公安部门进一步协调,争取在火车站售票大厅开设专门的制证窗口,从而优化办证流程,使旅客办证由“两头跑”变成一站完成。

  记者了解到,该临时身份证明只限于乘坐旅客列车时有效,时间为证明上标注的日期当天。

  客运量较往年略降

  昨日上午9时许,威海港客运站码头上,旅客在有序登上即将开往大连的“棒槌岛”轮。“今天早班船发送旅客46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多。”客运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市春运办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昨天,我市铁路旅客发送量达5429人次,凭借着近7成的学生客流,迎来节前第一个客流小高峰。威海汽车站及三市汽车站客车发送2300余个班次,发送包车76辆,共发送旅客3.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略升;水路运输,投放运力8艘,完成客运量1.051万人次。截至14时,威海机场发送旅客1216人次。

  据了解,春运期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全系统组织开展春运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活动,由部门领导分组带班,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道路客运及危险货物运输整治情况、客运站“三品”检查情况、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确保春运安全。

  延伸阅读:

  实名火车票暂难补买

  记者从威海火车站了解到,如果火车票遗失,乘坐我市始发各趟列车的旅客暂无法购买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的车票。

  在火车票实名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无论选择网络、电话还是窗口购票都需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购买,并且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在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

  “在现行系统上,我们还无权限取消旅客的实名购买信息,也就无法为旅客办理补票手续。”威海火车站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旅客需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实名车票,以免个人信息泄露及因无法补票而耽误行程。

  据了解,在一些“国铁”车站,实名制车票丢失的旅客,可持证件到火车站值班主任窗口“解锁”身份证,注销购票信息,然后以原价格重新购买火车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实名制火车票挂失补票办法,旅客丢失实名制火车票有望通过挂失的办法补回车票。“随着实名制的推行,丢票可补也有望在‘地铁’实施。”威海火车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小寒)

隋乔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