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

茶馆分店悄然消失 VIP预付储值卡无处消费

2011-07-29 13:33:00    作者:记者 陶相银 冯砚农 实习生 李博 李慧祥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近来,“上海人家”茶馆及其分店莫名停业,店面转让,电话不通。许多消费者持有尚有余额的VIP卡无处消费,也找不到地方退卡。工商人员认为,这与“柔婷”店关门停业套取诸多消费者钱财的案例如出一辙,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办理储值消费的“预付卡”。


花园南路上的“上海人家”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锁。 本报记者 陶相银 摄

    本报记者 陶相银 冯砚农 实习生 李博 李慧祥

    近来,“上海人家”茶馆及其分店莫名停业,店面转让,电话不通。许多消费者持有尚有余额的VIP卡无处消费,也找不到地方退卡。工商人员认为,这与“柔婷”店关门停业套取诸多消费者钱财的案例如出一辙,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办理储值消费的“预付卡”。

    “上海人家”停业,VIP卡无处消费

    市民田女士有一张上海人家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的VIP卡,卡里还有七八百元的余额,现在却找不到消费的地方了。田女士介绍,她是两年前办的卡,当时就是因为看到这家茶馆在市区有分店,还经营西餐吧,规模和档次都让她很满意、放心,所以不仅办了VIP卡,还往卡里存了1000元钱。因为卡上没有设定消费期限,田女士并没有急于消费,只消费了两三次。前几天,田女士到花园南路的这家“升级版上海人家会所”消费时,发现茶馆关门了,还有工人在装修,一打听才知道,这家店已经被转让了。田女士当初办卡时,把联系方式留给了茶馆,而茶馆停业前她却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在爱威海社区内,一位网友在7月8日就发帖询问“上海人家”去了何处,没有回音。从跟帖看,至少有7位网友持有未消费完的VIP卡,他们提供了几个电话,或者“停机”,或者“电话通了,不接”或者说“打错了”。网友实地查看,结果是“关门了”、“换老板了”。

    店面转让他人,店主联系不上

    在上海人家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发放的VIP卡上注明:“此卡可在上海人家酒楼、上海人家茶馆、上海人家餐厅使用”,并列了四处店址:公园路5号、花园南路8号、青岛中路106号、高区吉林路13—9号,及各店的电话。

    在位于花园南路的这处“升级版上海人家会所”,大门紧锁,透过二楼的玻璃窗可看到里面空空荡荡。一旁一家小超市的店主介绍说,早在6月份,上海人家的这家店就已经停业了,“东西都搬走了”,“最近来打听它搬去哪儿了的人多了去了”。公园路5号实为清泉大酒店的门牌号,上海人家茶馆的原址位于清泉大酒店北侧,即向阳街和昆明路的交叉口西南角,该处现在是一处面食馆,面食馆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已经开业一年多了,“上海人家去哪里不知道,听说高区还有分店。” 

    位于吉林路的上海人家茶馆高区分店,目前已经改成了一家名叫“快味火锅”的火锅店,“我们都已经装修三个多月了,7月底就开业。”火锅店前台的工作人员说,上海人家去哪了他们不知情。在经区管委大厦附近,记者遍寻青岛路106号,始终未发现“上海人家西餐吧”,附近的居民已经不记得这里有过这么一家店,“这几年好像都是高尔夫学校什么的。”

    记者拨打了四家上海人家店的电话,公园路的“上海人家茶馆”始终占线;花园南路的“升级版上海人家会所”始终无人接听;青岛中路的“上海人家西餐吧”有人接听,但自称是“大华高尔夫学校”,工作人员对于“上海人家西餐吧”的去向说“不清楚”;吉林路的“上海人家高区分店”也有人接听,“我们是完美专卖店,开业5年多了,他们电话登记时弄错了。”

    警方建议受害人,向法院起诉维权

    田女士不知道该如何退掉卡内的几百元钱,网上发帖的网友们嚷嚷着“联合去告他”。 

    记者从威海市12315申诉举报中心获悉,该中心曾接到过市民的咨询,但尚未接到举报。工作人员认为,“上海人家”突然停业与前期“柔婷”店突然停业的案例如出一辙,都是商家在未兑现对消费者的服务时,通过办理大量“预付卡”的方式套走了消费者的钱财。 

    “预付卡”这种消费方式存在一定风险。消费者在办卡之后,手中往往只有一张卡和商家电话,商家一旦停业,消费者持卡无处消费。由于国家目前对预付性质的会员卡或消费卡没有制定专门的法规或文件来规范,消费者维权很难。工商人员建议,消费者不要办理“预付卡”,尤其是存有大笔费用的“终身卡”、“VIP卡”、“金卡”等优惠卡,即使办理,也不要一次性交纳太多费用,可在办卡时与商家签订详细的书面协议。 

    环翠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人家”在威海经营多年,有一定规模,也有相应的执照,给顾客办理VIP卡的目的并非为了停业后卷走消费者的钱。此类停业带来的纠纷,属于一种民事纠纷,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出诉讼。民警也提醒市民,尽量不要办理长期储值卡,“许多商家就是赚消费者的‘耐心钱’。不少人办理各种优惠卡,以为充入了费用就会让自己得到很大优惠,实际上,这些卡很长时间也使用不了一次,让卡内的费用成为一笔无法使用的钱。”

解西伟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