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生辅导班良莠不齐 家长须睁大眼睛仔细看
2011-08-10 03:44:00 作者:张欣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当下的暑期,不仅是青岛旅游旺季,也是“学生商机”比较集中的时期。瞄准了暑期这个空当,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辅导班在暑期特别活跃。专家提醒,暑期培训,只能是学习的辅助手段,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违规现象,学生家长们应睁大眼睛仔细看
◆核心提示
当下的暑期,不仅是青岛旅游旺季,也是“学生商机”比较集中的时期。瞄准了暑期这个空当,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辅导班在暑期特别活跃。专家提醒,暑期培训,只能是学习的辅助手段,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违规现象,学生家长们应睁大眼睛仔细看。
□ 本报记者 张欣
“一对一”成主流
8月4日下午,位于香港中路金光大厦的天材教育教室里还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小路(化名)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时候她跟一个女同学一起从天材教育下课回家。小路告诉记者,她们在天材教育上了几个月的课了。“我上英语和数学,平时没课的时候还可以在这里上自习。”小路说。
天材教育是青岛市目前唯一一所专门做中小学学生“一对一”辅导的民办培训机构,目前在全青岛市有三个校区,800多个学生。香港中路校区总监刘丹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小学生参加辅导班是一种趋势,而“一对一”的辅导模式更受青睐。
所谓“一对一”,并不是指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而是指一个教师团队带一个学生。刘丹的解读是:“我们说的‘一对一’,其实是指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学生入校后,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他的辅导方案,除了辅导较弱科目之外,还有心理辅导老师、中高考特训老师等,一般每个团队包括6位老师。现在大大小小的机构都有这种模式。”
刘丹的解读与学大教育的说法一致。记者通过电话咨询了学大教育青岛校区的老师,该老师告诉记者,“一对一”也是该机构的主要业务,学生入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老师。
只能是辅助手段
前些年,很多家长们在暑假的时候把孩子送进辅导班,只是为了让他们有个地方待着,不至于到处玩,这两年,大部分家长不这么想了。天材教育全国运营中心市场主管唐波的感触是:“家长们会很认真地了解我们的课程,而且是真的希望孩子在我们这里能够学到东西,提高成绩。”
那么辅导班是否真能达到效果呢?青岛市十九中的赵静怡老师是一位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师。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中上辅导班的比例的确更高了,这一点作为老师我很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他们要提高成绩当然要在课外下功夫,所以培训行业有它的市场。选择辅导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他们的办学资质,自制能力强的学生不建议上课外辅导班,对他们来说花那么多时间上辅导,不如自己梳理知识点。”
赵老师证实,每个学期结束前,特别是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学校门口都有不少发辅导班宣传单的人,有的家长从校外走到校内能拿到满满一袋子。
“每次放假前我们都会在家长会上跟家长沟通,提醒家长,上辅导班花了钱也未必见效。拿高中来说,据我所知,现在高中有经验的一线老师都不会到外面兼职的,那辅导班的老师不是已经退休的就是年轻没多少经验的。再说,补弱科是大部分去上辅导班的学生的目的,但弱科永远补不成强科。”
赵老师还表示,学生一定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辅导班,即使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辅导老师,也应该认识到,这只是辅助手段,是外力。
一定要看“三证”
天材教育全国运营中心市场主管唐波告诉记者,暑期冒出来的小培训机构很多,他们一般不会在街上到处发放传单,而是专门去各个学校的门口甚至家长会现场。唐波说:“这些小机构都是没有办学资质的,暑假前突然开班招生,暑假结束的时候可能就消失了。所以学生们最好选择在教育局注册的,有办学资质的培训学校。”
学大教育的老师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选培训机构就像选电器一样,要看口碑,看规模。”
那对于培训行业的不规范行为,有关部门如何监管呢?青岛市教育局民管教育办公室的孙主任指出,现在培训行业的确存在一些违规现象。“有在工商局注册的教育咨询公司对外开班办学的,有老师在家给学生家教的,这些都是目前法规不允许的,我们接到举报以后,会联合工商、物价等部门联合查处。目前我们对于违规机构和行为的线索主要依靠群众举报。”
孙主任告诉记者,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倡导家长选择已经在教育局注册的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在师资力量、教学效果、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保障,即使产生了纠纷,有关部门也好处理。“正规的民办教育机构必须要有‘三证’,就是在教育部门取得办学许可证,在民政部门取得民办非企业组织登记证,以及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许可证。”他介绍,今年三四月份青岛市教育局查处了龙门教育等几家在青岛开办分支机构的全国连锁培训企业,虽然他们是全国知名的培训机构,但他们并没有取得青岛市教育局签发的办学许可证,而且收费过高。
赵静怡老师也认为,教育部门在政策法规上是非常严格的,但对于违规机构的全面监管是很难的,“教育部门不可能大街小巷去扫除,也不可能去挨个查老师有没有有偿家教,关键要家长和学生认真辨别。”
李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