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典雅尚书府 一代正宗王渔洋

2016-05-27 18:47:00 来源: 大众网-鲁中网 作者: 孙晨 陆瑞洋
四世宫保牌坊1(徐建彬 摄)_调整大小

四世宫保牌坊(徐建彬 摄)

王渔洋雕像。(徐建彬 摄)_调整大小 

王渔洋雕像。(徐建彬 摄)

有“齐鲁小碑林”之誉的忠勤祠石刻(徐建彬 摄)_调整大小

有“齐鲁小碑林”之誉的忠勤祠石刻(徐建彬 摄)

寻找乡村记忆媒体行记者在王渔洋故居合影。1(徐建彬 摄)_调整大小 

寻找乡村记忆媒体行记者在王渔洋故居合影。(徐建彬 摄)

始建于明代的四世宫保牌坊。(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始建于明代的四世宫保牌坊。(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王渔洋故居。(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王渔洋故居。(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王渔洋故居后花园。(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王渔洋故居后花园。(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忠勤祠。(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忠勤祠。(由北京凌赫航拍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5月27日讯(记者 孙晨 陆瑞洋)“明清土坯古墙和百年松柏,颇具生活气息的暖地采暖系统,民国时期的庭院,抗战时期的标语…”王渔洋故居和“忠勤祠”里的一切仿佛在诉说着“新城王氏”的300年变迁史。2015年5月,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和城东村,入选山东省公布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今天,淄博“寻找乡村记忆 保护文化遗产—媒体行”采访团走进王渔洋故居和“忠贤祠”,感受明清古院落的端庄典雅,了解王氏家族变迁史。

  历史:新城王氏 一门三进士

  据桓台县王渔洋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文景刚介绍,王氏家族自元末明初迁居新城,从明嘉靖至清道光共295年的时间,新城王家共出了30名进士,52名举人,158名贡生,出仕为官者多达100余人,其中四品以上朝廷重臣12人,有诗集和著述传世者50多人,著述167种820多卷,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清齐鲁第一进士家族、仕宦世家和文学世家。其中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就是王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曾与其兄弟三人一同考中进士,“一门三进士”传为佳话。

  王渔洋,一生文政兼从,为文,开“神韵”之风,领袖清初诗坛半个世纪,一生创作30余种560余卷,可谓著述等身,至老不倦,《清史稿》称:“士禛以诗被遇,清和粹美,蔚为一代正宗”,成为王氏一族成就集大成者。“王渔洋在政坛的作为不亚于其在文坛的声望”,文景刚告诉记者,在长达40年的为官生涯中王渔洋官至清廷一品命官、刑部尚书。他廉洁奉公、勤于职守,被赞“一代廉吏”。一部代表其廉政思想的《手镜》,用短短50条3000余字,阐述了他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处世之基、审刑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见,放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比家喻户晓的王渔洋,王氏家族最值得提起的应该是王重光,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王氏家族的地位。”文景刚告诉记者,王重光是王渔洋的高祖,也是王氏家族中第一个进士,曾任明嘉靖贵州布政使左参议,因平蛮督木建殊功,获嘉靖皇帝“忠勤可悯”的题词,王重光一生秉“忠勤报国”之志,并以此影响后辈,王氏家族在此后的300多年里科甲蝉联,簪缨不绝。

  家训:血脉里“忠勤报国”

  “立家之范,成家之魂。”明清时期“新城王氏”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历代延续登科入仕,这源于王氏家族“忠勤报国”的家风家训,铸就的不朽家魂。

  据介绍,作为王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王重光以身示范,立下“忠勤报国”的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王渔洋也在《手镜》中教育儿子审慎处事、廉洁为民;对女性教育,王氏家族在《阃范图》也有专门的规范。这些族规家训凝聚着新城王氏宗族,成就了300年长盛不衰的齐鲁望族。

  “小时候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作为王氏家族后代就要多读书,不能给家族丢脸。”“新城王氏”第十九世后人王渔洋纪念馆副馆长王心睿说,“忠勤报国”的家风家训一直流淌在王氏家族后人的血脉里,在任何时代,忠于工作,勤奋勤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都是必须要做到的。在她的记忆里,王氏家族的家风家训远比王氏家族的门庭院落吸引人,也更有价值。

  故居:五进院落 端庄典雅

  王氏家族,300年经久不衰,家族出仕官员众多,号称“王半朝”。采访团走进位于桓台县新城镇的王渔洋故居,在青砖白墙、碑刻壁画间聆听王氏家族变迁史。据《山东通志》载:“长春园,明尚书王之垣建,后王士禛及故址增葺,名西城别墅”。“池北池南半竹枝,疎梅照影恰临池。”漫步于王渔洋故居会让人感觉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活的,是有记忆的。“那些房间里‘五鼓即起,每日读经史’的孩童,那些厅堂之上些深夜把灯夜话的促膝长谈时刻,那些庭院里游园野趣的诗情画意…”仿佛都能穿越时空来到你面前,而这一切的感受得益于王渔洋纪念馆在修复时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珍惜,对文物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

  保护:修旧如旧 留住乡村记忆

  “对于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要始终抱着一份敬畏之心,这是保护、修复、利用的核心和灵魂。”曾参与王渔洋故居修缮工作的桓台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毕志胜说。王渔洋故居始建于明代,是典型的明、清官宅的特色的古建筑组群,保存相对完好,省内罕见。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尊重历史,尊重地方文化”和“最小干预,修旧如故”的原则,不改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努力保持原汁原味,才能体现文物古迹的原真性。故居东跨院经整修后,五进院落保留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无论布局、规制还是文化特色,都透露着明清北方达官文人府邸的气息。

  作为桓台县“乡村记忆”工程的载体,王渔洋故居的修复一直是桓台县文物局比较重视的工作,从2009年开始,他们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一条线的修复方式,历时三年,在2012年桓台县文物局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竣工验收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山东一流、全国少有的古建筑群保护修复的典范工程。

  毕志胜说,文物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成长历程,每一段过去都是历史,保护好附着在文物上的历史痕迹,也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比如,典型的明清古建筑被植入了民国元素,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故居西跨院整体砖混结构、拱碹门窗都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些都是岁月变迁烙在古建筑上的印记,修复中都被主动保留下来,为后人呈现出“新城王氏”的完整历史。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推荐阅读
  • 二孩“赶大集”出生超一孩 山东人最敢生

    置顶1.jpg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曲素慧正在为一名孕妇做B超检查。而到了2015年,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山东省月均两万多的单独两孩申请量,遥遥领先其他省份。据济南市卫计委统计,今年1-4月全市建册孕妇累计达43100人,其中纳入高危妊娠管理的孕妇8353人,占到孕妇总数的五分之一。[详细]

    05-27 07-05齐鲁晚报
  • 济南设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 看谁敢坑农民工!

    置顶3.jpg

    辛辛苦苦一整年,老板拖着不发薪,欠薪一直是困扰农民工的头等大事。”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施工建管处调研员林乐彬表示,平台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从业人员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劳资纠纷,减少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详细]

    05-27 08-05生活日报
  • 2016年山东专升本分数线公布 最低分为122分

    置顶4.jpg

    日前,山东省招考院发布山东省2016年普通专升本最低录取分数线。分数最高的专业是学前教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8.67分;分数最低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为122分。[详细]

    05-27 08-05青岛早报
  • 考题不是出偏是出错!莱芜数百艺考生要重考素描一科

    置顶5.jpg

    26日上午,莱芜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答复齐鲁晚报和齐鲁壹点记者,由于“考题出错”,美术艺考生必须重考,但5月12日的考试成绩并未全部作废,考生只需重考素描一科。据了解,在莱芜中考艺术生考试实施片区考试形式,美术考生需要考素描、水粉两科,自主招生的学校依据考生...[详细]

    05-27 09-05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泰安"黄金大劫案"一审宣判!数罪并罚三被告认罪

    大众网泰安5月27日讯27日上午,泰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财源街黄金抢劫案一审公开宣判,以抢劫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耿某有期徒刑十七年,并处罚金三万元;以抢劫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白某有期徒刑十六年,并处罚金二万元;以窝藏罪、掩饰隐瞒...[详细]

    05-27 18-05大众网
  • 借力“一带一路” 临沂商城扬帆出海

    [详细]

    05-27 17-05大众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