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山东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
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山东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奋力建设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新格局,协调推进“五个振兴”。这一年,乡村产业全面开花,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产业集群蓬勃兴起;这一年,“农民”正在从身份变成职业,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首位,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这一年,农村不断焕发新气象,“七改”工程全面提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谋篇布局 落子有声吹响乡村振兴的先锋号角
2018年深冬,刚一入夜,茌平县耿店村4条东西街、3条南北街、70多盏高杆灯“唰”地亮了。修大街、安路灯、美化环境,村集体少说掏了七八万块钱。曾为“空壳村”的耿店钱从何来?答案就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8年,山东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单位,目前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7年以来累计实现分红超过9.99亿元。产权改革不仅激活农村一池春水,实现集体从“混着过”到“明算账”,更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将村民与集体连接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村里美了,村民富了,大伙儿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
耿店村的变迁,折射出齐鲁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对山东而言,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该从何处破题?
在大局上谋划,于关键处落子。一年来,山东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着力绘就各具特色的“齐鲁风情画”。
在工作机制上,山东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实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制度设置上,山东高起点谋划布局,出台了省委1号文件,编制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1+1+5+N”的政策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从何处发力?山东的回答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向最难处集中发力。
鄄城县田楼村的滩区贫困户赵玉勤去年10月住上了新房,彻底告别“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借钱、三年还账”的轮回,圆了“安居梦”。截至2018年年底,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27个外迁安置工程已开工26个,28个就地就近筑村台工程全部开工。
不仅如此,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山东把“三农”工作成效放在衡量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的突出位置: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打造齐鲁样板,步子如何迈?山东的做法是:农业提质量,农村添动能,农民增获得感。
质量高,振兴乡村才能步履铿锵。海阳市后庄村果农王寿强的优质苹果能卖到4块多钱一斤,高价格来源于苹果的差异化种植和“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的价值塑造。仅特色园区一项,山东去年即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23个,全力推动从农产品数量大省向质量强省跨越。
发挥优势 综合施策让“五个振兴”落地生根
山东农业是全国的缩影,只有强优势、补短板才能发挥样板价值。
言犹在耳,振聋发聩。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为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
3月里有樱桃西红柿,4月到7月有蓝莓,5月到8月是西瓜……平度市明村镇月月都有新鲜水果,村民吴京杰的西红柿从10元一斤增值到15元一斤,其中的秘诀就是不仅能从一产增收,还能从二产三产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山东抓好农业产业升级的“先手棋”。截至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0.1万家,家庭农场6.1万家,农业龙头企业9600余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1万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首批84人获评职业农民职称、面向海内外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近日发生在山东的这两条新闻引人关注。
广聚天下英才,必须既能留住“儿子”,培养本土人才;也能引来“女婿”,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山东一方面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一方面将目光投向省外,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等,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山东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村——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田园综合体创始人宋娜拜访村里的老木匠、老石匠,将石砌干插墙、枣木屋脊榆木梁等具有民俗特点的形式在设计中体现。原本破败的房屋村落重新焕发活力,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乡村呼唤精神引领,样板更需价值导航,铸牢文化振兴这个灵魂,山东正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目前,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9万余家,从业人员80多万人。
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就像一条“金扁担”。为优化生态振兴这个支撑,泗水县5个乡镇建起了秸秆炭加工中心,秸秆不但不焚烧,还能成为冬季农户清洁取暖的替代资源。去年仅前七个月,山东各级便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达220多亿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去年,山东对全省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的支部书记进行了轮训,明确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注重提拔使用。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山东正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组织机制。
聚焦难点 补齐短板谱写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协奏曲
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而找到短板才能找到发展的方向。聚焦聚力重点难点问题,山东以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有为的态度,精准发力补短板,敢于啃硬骨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制度制约是最根本的制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过程。当前,乡村振兴面临有效制度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资源要素分散等问题,用老眼光看,这些都是“死胡同”,创新一种机制,换一个办法,就会“柳暗花明”。在禹城市房寺镇贾集村,11.4亩土地40年使用权作价136万元入股,实现让农民不失地当上股东,开创了“农地入市”新模式,既保证了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又实现了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让农民以多种形式享受土地权益。
竞争力的短板是山东最亟待补齐的短板。体量大、市场份额高是山东的优势,但也要看到,这种优势正面临着冲击:内蒙、河北的蔬菜产业势头很猛,河南的农产品加工发展很快,江浙地区的休闲农业更是风生水起。
破解竞争力不强难题,山东正聚焦聚力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而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则是山东从源头上瞄准涉农资金使用,以资金“撬动”高质量发展的解法。2018年6月,山东印发实施意见,按照“能整尽整”的原则,“自上而下”把涉农资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从源头上着力破解“上面不整合、下面整不动”的难题后,山东更需思考如何将涉农资金的使用重点放在支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让涉农资金产生高质量引领带动作用。
直面民生领域的短板痛点,山东加速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等差距。不久前,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的所有50个村,基本实现了管道天然气户户通。从改路、改电、改校到改房、改厕、改水、改暖,山东大力推进“七改”,农村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截至目前,全省超过90%的建制镇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
补短板、优长板、树样板。打造齐鲁样板既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又要抓住重点、勇于创新。2018年7月,山东出台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推进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胶东、鲁中、鲁西南、鲁西北4大风貌区和沿海、沿河、沿路等10条风貌带,打造300个省级美丽村居建设试点。齐鲁样板不只是一个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一整套的政策制度和路径方式,为全国提供了富有生机活力的乡村振兴山东方案。
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山东准确领会运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方法论,按着时间表一项一项推进,照着路线图一步一步落实,蹄疾步稳,奋力书写高水平乡村振兴的齐鲁篇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治病钱、救命钱,事关每一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8日,省医疗保障局通报山东省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情况,并公布了首批部分解除医保协议的医疗机构名单。[详细]
2018年8月7日,15名劳动者到青岛市即墨区人社局投诉青岛鑫相伴鞋业有限公司拖欠工资62345元。2017年12月25日,孙某某等13名劳动者到菏泽市鄄城县人社局投诉菏泽欧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拖欠工资。[详细]
济南2018年打通了28条瓶颈路,在修路的同时,铺设水电暖等管线,这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为提升居民出行体验,打通后的瓶颈路还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这些路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助力济南中央商务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同时,瓶颈路打通后与快速路“牵手”,拉开了城市...[详细]
济南火车站出站口新设换乘中心。据了解,今年济南火车站在出站口新设立了换乘中心,为旅客换乘铁路、飞机和公交提供服务[详细]
2018年山东有多热。出现1951年来最热夏天1月9日,山东省气候中心发布2018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详细]
我省开建第四座抽水蓄能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3.14亿千瓦时,设计年抽水电量17.52亿千瓦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