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这个情动故事,也是一段既遥远,又紧密的缘分。一个家住青岛,一个远在河南,是什么样的经历,把两家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素不相识,到血脉相连,这中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39岁的郭亮是胶州的一名环卫工人,2003年退伍后一直坚持无偿献血,十几年来他献血80次,累计达到4万毫升。2006年,郭亮采样造血干细胞,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隔九年后,郭亮接到了胶州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
两个月后郭亮成功减重15斤,并通过高分配型,确定符合捐献条件,而直到捐献时间确定后,郭亮才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
跟所有反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家属一样,这种恐惧来源于他们对捐献的未知。为了打消妻子的顾虑,夫妻俩一起咨询了医生和成功实施捐献的志愿者,确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而最终打动妻子的是来此受捐者的一个信息。
最终在家人的共同鼓励下,2015年11月24号,郭亮在济南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而与此同时,远在上海住院的郭豫财一家,正望眼欲穿的期待着这份救命血的到来。
郭豫财老家在河南新乡,被确诊为高RGM血症,这种罕见的疾病只有通过骨髓移植才有希望治愈。幸运的是,郭豫财的血液样本输入中华骨髓库后,有5名志愿者与之初配成功。
经历过一次悔捐的郭豫财一家,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等待着志愿者的决定,最终郭亮没有让他们失望,造血干细胞被顺利送达上海儿童医院,耿玉巧看着干细胞一滴滴输入儿子体内的那一刻,她觉得被拯救的不仅仅是儿子,而是他们全家。
郭亮跟郭豫财的骨髓配型为十个点的全相合,相对于半相合十分万之一的概率,如此吻合的配型更加可遇不可求。也正因为如此,小豫财的骨髓移植非常成功,2017年3月,小豫财停掉所有的抗排异药物,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去上学了。
看着孩子一天天康复,感恩的种子也在一家人心里生根发芽,想到孩子身上流淌着救命恩人的血,妈妈耿玉巧的内心怎么也无法平静。这期间,她三次打电话给中华骨髓库,希望能与救助孩子的志愿者见面。而对于来说,那个素昧平生的孩子,也同样让他牵挂。
基于供患双方必须满两年以上才能见面的原则,这次见面最终被安排在2018年2月5号。也许真的是上天的安排,同为姓郭的两家人一见如故。
来济南之前,小豫财偷偷给郭亮叔叔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要亲手送给郭叔叔,因为他知道,是郭叔叔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也给了自己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2月15日、16日,大众网记者在莒南县道口镇亲身体验了独特的乡村年味,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下了新春一个个令人感动与惊喜的瞬间。十点左右,大集上已是人潮拥挤、人山人海,甚至在集市入口处,许多车辆已开始拥堵。[详细]
除夕这天,大众网记者通过在沂南县一户村民置办年夜饭时的所见所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经常通过忆苦来“说教”孩子的老林,打开话匣子,准备给儿子上“思想课”。老两口临时结成“同盟”,老林底气十足,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说教”。[详细]
全省高等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476件,授权量排名前十的高等院校为: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其中山东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900件。[详细]
赏景喂鱼十分惬意。百花洲畔,众多市民寻年味、赏民俗。赏民俗、度假日。舌尖上的春节一直都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正月初一,泉城上下喜气洋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气氛。[详细]
“越是忙碌,越要坚守” “今年是我干环卫工的第13个年头,自打干了这行,我们两口子过年再也没回过济宁老家。梁佃军是聊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大队长,春节期间留守营区,对他和战士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