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口罩“失宠记”

2018-02-18 08:16: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王阳

  新华社济南2月16日电题:防霾口罩“失宠记”

  新华社记者王阳

  这个冬天,张欣欣为家人们准备的口罩“失宠”了。“哪怕是在大年初一,之前买的防霾口罩也没用上。”济南市民张欣欣大年初一出门给亲戚们拜年,发现过年天晴好、路上口罩少。

  张欣欣说,这个除夕夜很安静,一晚上也没有几声“点花放炮”,确实不一样。原来,春节期间济南“气质”晴好,离不开市民自觉遵守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不仅是济南,山东多个地市都出台了限放禁放政策。山东烟花爆竹协会秘书长邹永红说,目前,济南禁放烟花爆竹,全省大部分城市对烟花爆竹实行限放,主城区烟花爆竹燃放、销量都有所下降。像济南、青岛、烟台近五年下降了百分之七十。

  在张欣欣的记忆里,2015年是防雾霾口罩卖得最火的一年。突然间,这个单品就成了爆款,恨不得每天都戴上几个。“那个时候,药店里防霾口罩经常卖断货!”2015年,PM2.5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关于它的危害也是深入人心。于是,连锁药店的门店入口货架就成了防霾口罩的地盘。

  在济南英雄山路上的一家大型连锁药店,2015年和2016年防霾口罩每年都卖出三四万个。济南的一些小店,一年卖一两千个也没有问题。尤其在2015年,防霾口罩基本都是几十个、上百个地往外卖,或者是家庭式的团购,或者是单位性质的团购。

  张欣欣记得,过去两三年,一个3M的口罩从十七八元涨到了三四十元,甚至还有八九十元、上百元一个的口罩。“大家买起防霾口罩来,一点都不心疼钱,可能都觉得越贵的效果越好吧!”

  所以,2017年夏天,连锁药店们就开始和厂家对接了,提前囤一些防霾口罩,以免冬天卖时出现断货情况。济南一家药店店长刘强民就在这个冬天先囤了400个防霾口罩,不过,从入冬等到了过年,连50个都没卖出去。

  “入冬之后,济南经常都是蓝天白云的,没雾霾谁还戴防霾口罩呢?”刘强民直言。记者走访注意到,济南多家超市的防霾口罩品牌也比过去精简了,价格方面也有小幅下降。“这个冬天,口罩整体卖得一般。”有超市工作人员表示。

  口罩不好卖了,厂家感受最为真切。“2017年,我们就有2万套的存量,满足老客户的基本需求就行了,现在还剩了将近一万套没出手。”山东潍坊一家口罩生产商张亮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做了几万套防霾口罩,主要面向团购客户。”

  在2018年1月召开的济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治霾与脱贫等焦点工作被列为四大攻坚战,济南市长王忠林向市民保证“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

  济南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85天,同比增加22天,重污染天气天数同比减少6天,久违了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又回到了市民的身边。

  虽然身处其中,但张亮对防霾口罩未来市场并不看好。“随着环境的改善,人们对防霾产品的热情也会趋于冷静。”在他看来,防霾口罩很难再重现过去两年的盛况,市场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小。

  实际上,防霾口罩从2012年冬天开始,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宣称“PM2.5防护”“隔离粉尘”“防霾”等各种防护功能。之后越来越多企业盯上了雾霾经济,纷纷涉足生产防霾口罩。张亮说:“挣不挣钱都是其次,我们作为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的人,都希望永远告别‘会呼吸的痛’了!”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乡村年味

    2月15日、16日,大众网记者在莒南县道口镇亲身体验了独特的乡村年味,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下了新春一个个令人感动与惊喜的瞬间。十点左右,大集上已是人潮拥挤、人山人海,甚至在集市入口处,许多车辆已开始拥堵。[详细]

    02-17 15-02大众网
  •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老林家的三顿年夜饭

    除夕这天,大众网记者通过在沂南县一户村民置办年夜饭时的所见所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经常通过忆苦来“说教”孩子的老林,打开话匣子,准备给儿子上“思想课”。老两口临时结成“同盟”,老林底气十足,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说教”。[详细]

    02-17 15-02大众网
  • 济南美女公交驾驶员 连续八年“车上过年”

    11.jpg

    [详细]

    02-15 14-02大众网
  • 山东去年发明专利7.5万件 山大海尔各居榜首

    创业.png

    全省高等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476件,授权量排名前十的高等院校为: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其中山东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900件。[详细]

    02-14 09-02新锐大众
  • 正月初二还是初三回娘家?看看山东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初二媳妇带女婿(有孩子的话也带上,有多少带多少)回娘家,实际上女婿是主角,这次的名义叫“拜丈人”,住一宿就回。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详细]

    02-18 08-02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 师傅助残疾夫妻成功开面馆 小两口1200公里感恩

    为了让师傅师母尝尝青岛特产,张善领和妻子不顾路途遥远,专门带来了一箱青岛啤酒,礼虽轻,但情意重。得知徒弟的面馆有困难,那边,西安的李福昌和老伴心里无比着急,老两口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赶到青岛。[详细]

    02-18 08-02青岛网络电视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