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将重点关注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带动老百姓靠手艺脱贫致富

2018-01-15 19:4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玛睿

  大众网济南1月15日讯 今天,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厅了解到,目前,山东省共有市级非遗名录2990项、代表性传承人2063人,数量比去年大幅提高。今年山东省将实施中国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将培训重点投向贫困地区,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带动群众通过手工技能实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去年,山东省105个县(市、区)、807个乡镇(街道)、1.3万个村(社区)建成了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泰安、青岛、潍坊、临沂、德州、淄博、东营等7个市超过50%的乡镇(街道)建成了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泰安、青岛、德州超过50%的村(社区)建成了历史文化展示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共举办各类非遗活动5930多场,观众达3400多万人次。加大传承人群培训力度,全省8所国家级、省级非遗研培院校共举办传统工艺类传承人群培训班15期、9000多人次。非遗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济南、青岛、枣庄、烟台、潍坊、济宁、临沂、日照、泰安、聊城、滨州、菏泽等12市设立了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淄博市临淄区、烟台招远市、潍坊青州市等36个县(市、区)设立了县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据介绍,未来山东省将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工作制度。以山东省人大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贯彻实施重点督导为契机,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政策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市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并制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评审管理办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管理办法》,建立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抢救性记录工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绩效评估制度。

  还将结合振兴中国传统节日,精心组织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月”等重要展演展示活动。注重非遗与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的结合,推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创建一批非遗特色教育名校、非遗游学示范点。深化与旅游结合,推出一批非遗景区、非遗精品旅游线路。

  与此同时,山东省会推动出台《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总体方案》。公布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作站点。鼓励各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活态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加强非遗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引导创建一批创新产品、新型业态,形成一批著名品牌、展示推广基地,培养一批传统工艺领军人才。实施中国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将培训重点投向贫困地区,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带动群众通过手工技能实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 记者 张玛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