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9项目入选国家科技奖 "蛟龙号"获进步一等奖

2018-01-09 08:16:00 来源: 半岛都市报 作者: 徐杰

  

  西南印度洋,蛟龙号应用航次现场,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参加人员在布放潜水器。(资料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青岛市共有9项成果获奖,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其中,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参与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深潜作业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

  “蛟龙号”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记者了解到,本年度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中,青岛市有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9个项目入列,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其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包括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

  据了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潜水器本体、母船及水面支持系统、潜航员培训、应用体系等4个方面。在国内仅有600米载人深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100多家单位连续十余年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解决了7000米大深度耐压、密封、安全技术,可靠水声通信技术,深海复杂环境下精细作业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深潜作业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成功研发的三人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总体技术水平和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创新特别突出,对我国深海装备行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特别明显。

  2013年以来,科学家142人次搭乘蛟龙号亲临海底,直接观测、直接测绘、直接取样,广泛应用于资源圈占、矿区勘探、生态调查、深渊科考等作业领域,作业海域遍及中国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该项目开创了深海资源高效勘探的新模式,开辟了我国深渊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深海大洋的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院所成果丰硕

  本年度岛城高校院所成果丰硕,作为牵头单位的获奖项目创下新高。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完成的“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山东科技大学牵头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以及青岛农业大学牵头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为高校科研成果。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与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分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项目属石油炼制领域,目前劣质重油轻质化主要通过延迟焦化完成。该项目开发了结焦速率低、停留时间长、处理量大、轻油收率高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该技术已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化工等50多套延迟焦化装置上获得成功应用,总加工规模超过5500万吨/年,接近全国延迟焦化总规模的50%。

  据介绍,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利用。该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突破了海相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技术瓶颈,取得了三项重大技术发明。该团队还发明了空间结构井网设计及注采优化、堵水封窜技术,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节能、减排。目前,该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塔里木塔河、渤海湾埕岛潜山等十多个油气田应用,实现了我国油气田开发由陆相碎屑岩油藏向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的重大跨越,并成功应用于俄罗斯UDM、伊朗雅达等海外油田。

  此外,青岛农业大学获奖项目“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显著提高了我国花生的机械化水平,近3年累计推广应用机器57518台,作业面积达2808.7万亩,新增产值4.51亿元,项目第一完成人尚书旗教授7项成果总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被评为新中国60位农机推广功勋人物,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除了高校科研院所外,岛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数据显示,青岛市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项目中,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为3项,包括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项目,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和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及应用”项目。

  其中,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项目,从视觉特征分析和编码有机结合出发,突破了基于场景分析的高效视频编码、视觉特征高效提取与压缩、视觉对象精准分割与识别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分析和编码相融合的图像视频高效处理技术体系,主导制定了视觉搜索紧凑描述国家标准ISO/IEC 15938-13和监控视频高效编码国际标准IEEE 1857-2013,对我国图像视频大数据产业和应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项目成果表明我国在图像视频大数据表达分析和识别检索方面已经位居国际前列。

  而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则发明了系列的光子晶体激光器技术,将光子晶体能带结构引入到半导体激光结构中,实现了电子能带与光子模场的联合调控,使得这种激光器在保持激光高效率输出的同时,输出光束的发散角大为压缩,光束质量明显改善。同时,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完整的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研制技术系统和平台,攻克了批量化技术。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及应用”项目属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该项目发明了S03/H2S04浓度、硫酸露点温度和低温腐蚀性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提出了通过气液固三相凝并吸收从而抑制烟气深度冷却低温腐蚀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低温腐蚀的有效防控。研发了系列烟气深度冷却器及系统、装置及产品,并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累计创销售额54.3亿元,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47.6亿元,节约煤烧16.08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53.4万吨,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突出节能减排效果。

  奏响中国创新最强音 从国家科技大奖看创新走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京举行。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这场颁奖大会无疑是科技界的盛事。今年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和中国科技奖励制度进入“深改时间”后的首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重大科技成果从零星到井喷,从量变到质变,人们看到,中国科技正站在飞跃发展的新起点。

  自然科学奖“双响”

  时隔11年,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团队“聚集诱导发光”和李家洋院士团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双双折桂。自1999年以来,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秉持“慎之又慎、宁缺毋滥”的高标准原则,曾9年空缺,距2006年产生两个一等奖已有11年。

  “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问世。奖项从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领域,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创新拔尖领域更加多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基础研究是支撑科技强国的“创新源”。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不断进步,局部已“领跑”全球。自然科学领域“贤必举欧美”的时代开始“终结”。

  科创能力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纵观2017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在油气开发、现代煤化工、深海探测、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重要领域,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深化高铁“走出去”战略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既要“高大上”,也需“接地气”

  科技创新既要“高大上”,也需“接地气”。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榜单上,3项水稻研究成果(团队)名列其中:除了李家洋院士团队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潘国君团队完成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次获奖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团队针对中药大品种三七研发与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形成了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集成植物育种、栽培、化学物质发现、药效机制破解、生产自动化及循证医学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在“种好药、做好药、用好药”上做出了新文章。

  “唯有在自己的土地上产生出一批代表人类创新发展的中国科学巨匠,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表示,当国家实力积累到一定阶段,财力、政策和机遇捕捉的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科技发展就会迈入历史的新起点。  据新华社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盘点这些年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山东人

    1_副本.jpg

    今天,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育成小麦和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新品种“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详细]

    01-08 14-01齐鲁壹点
  • 青岛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80万人 去年引才13.1万人

    2_副本.jpg

    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将奖励力度从过去最高5万元提高至30万元;实施顶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给予新培养、新引进的顶尖人才500万元生活补贴、顶尖人才团队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资料图)  侯立安院士团队所在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自启动建设以...[详细]

    01-08 14-01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本周济南将迎入冬以来最冷一天,雪可能又要来了

    3_副本.jpg

    10日晴间多云,南风转北风都是3级,最低气温济阳、商河、章丘-11℃左右,市区及其它县区-8℃,最高气温1℃左右。9日夜间到10日白天,半岛北部地区天气阴有小到中雪局部大雪,其他地区天气晴到少云,北风,半岛地区5~6级阵风7级,其他地区4级阵风5~6级。[详细]

    01-08 14-01齐鲁壹点
  • 济滨城铁或年内开建 未来济南将实现高铁环城

    1_副本.jpg

    高铁时代来临,作为京沪线上的节点城市,济南持续发力,建设区域性的米字形高铁网。按照规划,济青高铁将于2018年底通车,济莱城铁将于2020年通车,济郑高铁将于2021年通车,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三年内,济南“米”字形高铁网将最终成形。[详细]

    01-08 14-01齐鲁晚报
  • 坐公交能刷手机!本周济南5000多辆公交车可刷支付宝

    8日,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公交总公司总经理薛兴海介绍,涉及到站台和场站建设,目前3条BRT线路还没有开通时间表。K52路已经实现支付宝扫码乘车,点开支付宝首页,在“更多-城市服务-公交付款”中,就可以找到支付宝乘车码,使用支付宝乘车。[详细]

    01-09 08-01生活日报
  • 济南发“大礼包”:2018年办好这18件民生实事

    [详细]

    01-09 08-01大众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