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滩区百姓住进新型社区,老屋改民宿,乔迁搞创业

2017-10-17 07:14: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5400多公里长的黄河浩浩汤汤自西而来,到了东营垦利区最后一站,蜿蜒向东北120公里,终流入海。

  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河道防凌防汛问题,四十年前,黄河南展区工程实施,所有村民统一迁至大堤旁逼仄狭长的房台上生活,三十多年来因交通不便,闭塞落后,几成“孤岛”。如今,这里的老百姓迎来了新一轮搬迁。这一次他们住进的是新型农村社区,并开始了从农民向工人和创业者的转变。

  杨庙社区楼房簇新,基础设施完善。记者 任小杰 摄

  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一处房台挤了11个村

  作为东营垦利区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千百年来,静静流淌的黄河滋养了这片土地。可在沿岸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历史里,狭窄的河道曾一度决堤成灾,母亲河温柔的怀抱中也有伤痛的记忆。

  为了解决黄河下游自东营区麻湾自利津县王庄这段30公里长河道的防凌、防汛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黄河南展区工程兴建。全长38.65千米、总面积126平方千米的展区内,原先散居的村庄统一迁至临黄大堤旁的房台上,村民原有的宅基地则成为蓄凌蓄洪区。所谓房台,就是紧邻黄河大堤就地取土建成的盖房用的宅基地,高于行洪水位、低于黄河大堤。

  站在董集镇杨庙社区临黄大堤上,十月的秋风刮到人脸上已有凛凛寒意,杨树叶子在风里哗啦啦地响。这段黄河自南向北流,从大堤向西望去约500米就是黄河,大堤东侧,一个挨一个的院落都建在这段南北宽只有13米的瘦长房台上。像这样的“高台村”,董集镇共有11个。“那可真是三年筑台、三年盖房呐!”年过六旬的杨学让在董集镇杨庙村干了40多年党支部书记,他清晰地记得当年组织村民筑台、盖房、搬迁的过程。“1973年筑台,1976年盖房,1979年搬迁。”当时的房子都是土胚房,因为急于搬迁,加上没地房买砖铺地基,好多村民都是用自家老房扒下来的砖,甚至用上祖坟的砖。

  程永锋是1979年出生在杨庙村的,他的小名叫做“新房”,他说,比小他8天的表兄弟叫“修房”,“那几年董集镇每个村都有几个小孩名字里带‘村’、‘房’的,盖新房、搬入房台村在当时可是大事儿!”杨学让感慨,当时老百姓日子过得真是不易,除了入住房台村每间屋补了110元的搬迁费,其余的补贴都没有。“都靠着种地收成,可一年到头那些盐碱地和沙土地产量也上不去啊。”

  以前房台村的小巷很窄,只能通过一辆板车。记者 廖雯颖 摄

  新社区八种户型,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如今,房台村拥挤不便的历史终于翻页。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工程,规划建设11个新型农村社区。截止2016年11月,首个改造社区——垦利县董集镇杨庙社区一二期主体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总投资7.9亿元。目前杨庙村、罗盖村等在内的11个村近5000人已全部实现搬迁安置,成为了东营最早集体“上楼”的村民。

  据了解,杨庙社区的楼房一共有八种户型,从55平方米一室一厅到20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能力来自行选择。房价每平米在2000元至3000元,每位村民享受10平方米再加8000元的住房补助,原有的老屋还可以评估作价。社区规划了安置房的10%为廉租房,供老弱病残村民居住。每月60元房租。如果不要安置房,折算10平米的房价是2万元,交完10年房租还有余钱拿。社区内采用地热供暖,供暖费每平方米10元,村民不用再自己买煤烧炕。社区里所有道路硬化,水、电、暖齐全,太阳能、下水道、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记者见到,针对社区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建好,即将投入使用。

  68岁的盖玉德是一名乡村医生,如今在杨庙社区社会服务站工作。2016年底,随着杨庙社区二期工程完工,他和老伴搬入了新家——100㎡的三室一厅,独立的餐厅和厨房干净整洁。“真没想到咱还有这样的一天,和以前住在土坯房里完全是天壤之别,宽敞、干净,心里也敞亮了!”盖玉德坐在客厅里,和儿子边喝茶边聊天,2017年,他过上了人生第一个在楼房里度过的春节。

  杨庙社区的新型农村社区。记者 廖雯颖 摄

  土地流转入股,百姓转型增收致富

  这三十年来,受自然条件所限,黄河南展区内水、路、电和通讯等基本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也受到制约,除油田外,基本没有其它工矿企业,二、三产业基本属于空白状态,群众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增速一直低于其他地区。“以前主要靠种地,一人一亩多点,种点花生、棉花,每年收入能够开支就不孬了,孬的连开支都不够。”杨学让回忆过去,“要不是2005年那场天灾,闹得几乎绝收,可能还没有这么多人想着去外面。”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走出去,“垦利、东城、西城还有滨州,大部分年轻人能在外安家的都安家了,不过大多都离得不远。”

  外出务工虽好,但如何让留下来的这些已经“上楼”的村民能在家把钱挣了,真正过上居民的生活呢?董集镇镇长王安峰告诉记者,下一步镇里将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万亩牧场”项目、金岸花园田园综合体项目等重点项目实施,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民宿等特色产业,积极转变当地群众的生产方式,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

  紧邻黄河的罗盖村已经瞄准了转型的路子,未来的发展定位是集吃住农家乐、垂钓温泉采摘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6年,村里成立了鑫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待所有村民迁出后,筛选出120套房屋准备建成民宿小屋。“我们的目标是用3-5年时间把罗盖村打造为‘东营第一村庄’。”36岁的罗盖村村主任盖经文外出创业有成,如今这个村里能人选择了返乡,想带着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

  回忆往昔:

  20里地走了4个小时,坐拖拉机赶考迟到

  当年,董集镇房台上的房子都是统一盖的。房台南北宽13米,东西长度人均只有2.8米。受限于房台的长宽,包括道路等公共区域在内,人均拥有面积只有45㎡,摊到居住面积上只有不到10㎡。有的户一家三代10口人住在一个院内,只有7间房,相当多农户是人畜共居。以杨庙村为例,当年全村527人只有501间房,还得刨去6间办公室。

  “都说‘两棵枣树盖了两间屋’,也有说‘9个平米娶个媳妇’,还有说‘烟囱朝着上,锅台连着炕’的。”杨学让回忆当时老百姓的各种调侃,“没办法,房子太紧张了,儿子要娶媳妇家里最多给单独匀出一间房。就因为这个,当初村里小伙子都不好找对象。”郑存玉大娘一家五间土坯房,住着大娘老俩口和二儿子一家三口,大儿子娶媳妇时候搬出去了。正房四五个人站着就转不开身子,更别说坐下;老两口的炕也窄小得很,杂物间里更堆满了家什;二儿子收拾干净的新房,一张婚床就占去大半空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村里的人口在增加,可房台就这么点大,住房变得越来越紧张,如今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米。

  除了居住越发狭窄,房台村的村民出行也有诸多不便。每个村只有一条用来赶集的主街宽10米,其余的小胡同一律只有2米宽,每次只能过一辆板车。当时受限于展区政策,展区内一直没有大的基础建设,道路绝大部分是土路,群众出入主要靠走临黄大堤,有的种地要走往返十几里路。“我记得第一条生产路是2000年才建成的。”程永锋说,从那之后路况才慢慢变好,“以前都是狭窄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用机械根本就没法进村入户。”程永峰记得,自己当年小升初考试要去10公里外的隔壁村考,中间5公里都是荒地根本没有路。当天下了雨,拖拉机用拖斗装着20多个小学生却上不去坡,早上5点出发、9点才到,“我们穿着雨衣,在拖斗里被淋得瑟瑟发抖。”耽误了考试,孩子们只能补考。

  如果说往东5公里是荒地,严重影响了交通出行,往西500米的黄河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把房台村隔成了一个“孤岛”。村民们回忆,河西岸是利津县城,所有的生产用品和稀罕些的生活物资都得过河去买。当时没有桥,只能坐柴油船过河,船上就能放辆自行车。一来一回就是一天时间,太耽误事,去的频率自然就少了。对孩子们来说,一两个月坐一趟船渡河去县城逛逛成了平淡生活里的最大期待。“现在回想,这三十年,外面的信息进不来,里面的人走不出去,咱们没能赶上大形势的发展,确实耽误了。”罗盖村村民盖玉德忍不住感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廖雯颖)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山东高速路或推差异化收费,时间路段车型将为标准

    2.jpg

    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高速或借鉴国家正在试点的差异化收费办法,逐步探索在不同时间、不同路段、对不同车型实行差异化收费,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12日,省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邀请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围绕“降低企业成本,着力...[详细]

    10-16 07-10山东商报
  • 蓝天越来越常见,原来是山东燃煤减少

    1.jpg

    今年,不少人有明显的感觉,各地的蓝天白云天数变得多了起来,这一改观令人十分欣喜。数据显示,山东正在推进包括“外电入鲁”在内的一系列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成为了“蓝天白云”天数增多的重要原因。[详细]

    10-16 08-10齐鲁壹点
  • “非遗文化进校园”:平度泥塑讲述抗日故事

    3.jpg

    十九大召开在即,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民间技艺,弘扬民族文化,以内心喜悦生发到指尖的传递,以文脉从过去向未来的延续,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10月13日,知名民间泥塑艺人金振镛带着他近期为迎接十九大的召开而创作的抗日作品来到...[详细]

    10-16 07-10新锐大众
  • “乡间寻宝美如画”日照举办首届田园风光定向挑战赛

    4.jpg

    10月15日,日照市“喜迎十九大 健康每一天”首届田园风光定向挑战赛在东港区西湖镇举行,来到了日照水库湖畔——花仙子风景区,山湖交映,风光旖旎。彭欣雨是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一名大学生,这次跟几个同学组团参加了比赛,用时47分钟,获得了成人组的第一名。[详细]

    10-16 16-10新锐大众
  • 东平为滩区居民建安居房,1600元/平带电梯中央空调

    10月15日,对于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举村搬迁。自此,783户2331人搬出世代居住的黄河滩区,开始新生活,与黄河相伴了600多年,饱受水患侵扰的耿山口村终于告别了黄河滩区的旧时代。[详细]

    10-17 07-10齐鲁晚报
  • 滩内筑台建房,东明滩区居民住进“航空母舰”

    连绵的秋雨飘洒在干净整洁的竹林新村,村头的老人悠闲地聊着天。村民李景莲正在修整村里合作社新建的蘑菇棚前的土地,每天能赚到五十元工钱。今年5月15日,东明县长兴集乡和焦园乡两个8号村台试点工程正式开工,预计11月15日前完成吹填。[详细]

    10-17 07-10齐鲁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