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大众网9月29日讯 今年5月份,在位于青岛李沧白泥地公园的海水稻研发基地,第一代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材料插秧,经过研发人员半年的精心护理,28日,终于在期盼中迎来了测产。首茬海水稻产量高不高?味道好不好?当日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给出答案。
试种了300份,淘汰率95%
28日,位于李沧白泥地公园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迎来一场特殊的考试——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十多位专家,共同见证了白泥地研发基地300多份海水稻材料表现,并从中评测出耐盐碱度高、性状表现优秀的“好苗子”。
与正常生长的水稻相比,在耐盐水稻实验田里的水稻从外表看颜值就不高,很多水稻叶子的末梢有一些卷曲发黄,水稻穗子也不大,稀稀拉拉的。专家称,盐害重不重,叶子就是很好的指标。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水稻材料在灌浆期就已经枯死了,还有的材料不能结实,或者结实率很低。
“之所以称为材料而不是品种,因为还未通过国家的品种审定,不能进入市场大规模推广。”工作人员解释。
“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现场耐盐碱水稻材料的表现,专家组挑选了4个品种进行评测,首先检测灌溉用水的盐度,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已达到6‰。”研发中心的博士杨红燕形象地解释,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
这种浓度的盐水中,水稻的表现如何呢?工作人员介绍,耐盐碱水稻研发历时四年,经过1162次田间实验,获得中间测交和配组材料达30000多份,同时协同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收集耐盐碱水稻材料,今年共试种300多份耐盐碱水稻材料。在这300份水稻材料中,仅有几份材料表现良好,淘汰率高达95%。编号为45的材料和82的材料已经抽穗结实,并已到了成熟期,而这边201却表现出枯黄、穗小。专家称,耐盐度测试是对耐盐种质潜力开发研究的重要依据。
两个评测点评测重点不同
当日15时,李沧白泥地公园的海水稻正式开镰收割。“割水稻需要用力很稳,一次成功,我们今天会选择前期表现良好的海水稻材料进行收割。”手持镰刀在现场收割海水稻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日的测评程序要经过收割、各项专业项目的观察、脱粒直到最后的称重环节。
当天的海水稻现场评测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位于李沧白泥地公园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的耐盐碱水稻材料的现场评测,二是对位于即墨金口即发农副业基地的稻作改良综合示范区土壤调理剂施用效果的现场评测。
两场评测重点不同。其中,参与白泥地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内容包括,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每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
参与即墨金口即发农副业基地的稻作改良综合示范区土壤调理剂施用效果评测内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剂的稻田与空白田的产量对比、增产效果对比,以及两种田块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袁隆平建议明年选两个点大田种植
15时40分许,海水稻收割工作完毕,工作人员搬来一台脱粒机。随着脱粒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工作人员将事先收割好的海水稻材料依次进行脱粒。记者看到,现场经过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获得数据,专家经过现场会后获得一致结果。
由于与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的坚定工作在时间上冲突,袁隆平院士当天无法参加现场测产,但通过视频连线参与,研发人员向其汇报测产结果后,袁隆平院士给出看法。
专家组组长、扬州大学刘世平教授网络连线远在长沙的袁隆平院士说:“经现场小面积收割理论测产测得结果为yc0045每亩产量是620.95kg,yc0082每亩产量是547.72kg,yc0107每亩产量是490.47kg,yc0143每亩产量是438.14kg,远超预期产量。”
袁隆平对这样的结果表示很满意,可以打“优秀”,今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希望再接再厉明年更上一层楼,接下来要大量制种,同时建议明年选两个点大田种植再观察表现。
“我们预期是每亩产量300kg,现在每亩最高产量620.95kg,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刘世平教授表示。
“这一评测结果达到了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期望,标志着耐盐碱稻研发种植研发试验的第一步顺利完成,接下来耐盐碱水稻研发还有更多的重点难点需要攻关。”海水稻研发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yc0045每亩产量是620.95kg为例,按照大田种植产量8折计算,亩产量也可高达500kg。
海水稻味道怎么样?“口感和营养更好”
与此同时,即墨金口镇海水稻种植基地内种植的海水稻也进行了测产收割。
土壤改良试验区种植的海水稻为“天隆优619”品种,生长盐度为3‰。
土壤改良试验区种植的海水稻金灿灿一片,已经到了收获季节。“试验区种植的海水稻一部分施用了土壤改良剂,一部分没有施用。”现场一位专家介绍,通过现场查看发现,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海水稻株高比正常生长的海水稻要矮10厘米左右,但是抗倒伏性要强一些。
在盐碱地中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减少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盐碱成分的吸收,提高水稻品质;提高海水稻抗倒伏性;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产量。
收割、装袋、测量……
现场工作人员激动地说,经过测量,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海水稻理论亩产量达到390kg,没有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水稻理论亩产量不到330kg,通过对比增产19%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当天还对基地内种植的“超优千号”海水稻品种进行了测产,实际收割0.328亩,鲜重达到325.7kg,经过去皮、去杂、去水后测算出理论亩产量达到714.59kg。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部经理张树寅告诉记者:“我国目前有3500多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如果按照亩产400公斤计算,收获后产量将相当于2016年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9%。
水稻作为中国人的主粮,盐碱地中种出来的水稻口味怎么样呢?这是许多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表示,盐碱地是最后一块干净的土地,所以盐碱地中种植的水稻没有污染,口感和营养反而更好。“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可作为粮食,也可以用于饲料,这样的(海水稻)食用更好。”
有媒体记者在白泥地公园现场试吃了煮好的海水稻大米,与周围专家点评结果相同:是普通大米的味道,没有海水的咸味,蛮香的,有点黏。
在金口的测评现场,工作人员将海水稻放入锅中蒸熟,供现场品尝。“吃起来味道非常香,比普通大米味道要好。”一位附近村民品尝过蒸熟的海水稻后连连称赞。
海水稻是用海水浇灌的吗?专家这样说
有不少网友问到,海水稻,是用海水浇灌的吗?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教授介绍,其实“海水稻”不是用海水浇灌的,也许用“咸水稻”或者“耐盐碱水稻”来称呼更形象一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今天收割的水稻,平日都是用海水和淡水一定的比例(3‰-6‰)调配灌溉,如果用海水浇灌,稻子是吃不消的。
海水稻=海水+稻?错!要知道目前全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高达35‰,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渤海,含盐度也有30‰。想象一下,一公斤水里有35克盐,已经算齁咸齁咸了,长时间泡在这样水里,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水稻呢。所以说,“海水稻”的真实名称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里生长,甚至能忍受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
现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已经可以在含盐度3‰-6‰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科研人员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海水稻实验材料的耐盐度提高到8‰-10‰,通过杂交培育,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可以达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目标。
何时到餐桌?形成品种还得三年
杨红燕博士表示,今年10月收获第一代海水稻杂交种子后,育种专家将带到海南三亚的育秧基地进行扩繁、杂交,明年3月收获后,再带回青岛继续杂交。“海水稻进行杂交8代后,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品系。每年可进行两到三代的杂交实验,也就是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品种需要经过大约三年时间。”
据悉,目前,这些性状相对稳定的海水稻种子已在辽宁、江苏等全国21个片区进行区试。根据气候带的不同,这些片区进入收获期后将陆续通过国家农业部的测产。经过区试测产达标后,最终才能通过国家品种的审定,并有资格走向市场,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饭桌。(大众网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闪电新闻、青岛新闻网系列稿件综合整理)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 在回国前一晚的送行宴上,看着桌上的美食,徐啸灵光一闪:何不将异国的正宗美食搬到自己的家乡。谈及未来的打算,邓欣坦言“很迷茫”,当问及什么样的工作是她的理想工作时,邓欣告诉记者:“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详细]
今年5月份,在位于青岛李沧白泥地公园的海水稻研发基地,第一代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材料插秧,经过研发人员半年的精心护理,28日,终于在期盼中迎来了测产。“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现场耐盐碱水稻材料的表现,专家组挑选了4个品种进行评测,首先检测灌溉用水的...[详细]
9月27日,记者从莱荣高铁项目启动工作动员会议上获悉,今年年底前,莱荣高铁将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报批工作,力争2018年上半年开工重点工程。[详细]
菏泽市郓城县潘渡镇任屯村,在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的时候,“80后”小伙王瑞森却能弯下腰踏踏实实地务农,他打理着160余亩田地,种出了网红地瓜,带领着乡亲,走上了致富路。菏泽郓城小伙王瑞森和他种植的地瓜。[详细]
28日下午,青岛市市北区法院发布昌盛花园二期第二次拍卖公告,此次拍卖将在10月14日上午10时开始,二拍价格由一拍时的7.17亿元降为6.03亿元,并取消了对竞拍者开发资质的限制。根据今年3月31日青岛衡元德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估价报告显示,国隆幸福城项目在201...[详细]
原标题:济南城区预留10年发展用地,周边被百万亩农田包围永久基本农田,一个挺专业的词汇,可别以为它与我们无关,其实小到市民的房子,大到粮食安全、城市建设,都与永久基本农田息息相关。[详细]